血清铁蛋白对丙球无反应性川崎病的预测价值及新预测模型的建立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u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寻找新的预测指标完善现有丙球无反应性川崎病(IVIGKD)的早期预测模型,以利于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课题研究血清铁蛋白对IVIGKD的预测价值,同时探索SF在川崎病中的其他临床价值;分析IVIGKD的临床特点并寻找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风险预测模型,检验并对比其与4个国际常用模型的预测效能,以此研究SF可否作为一项新的指标来完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单中心2017年1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曾接受血清铁蛋白检测422例川崎病病例和142例的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临床资料,设为川崎病组(KD组)和健康儿童组,KD组按初始IVIG治疗效果进一步分为IVIG耐药组57例和IVIG敏感组365例,同时KD组又根据冠状动脉是否扩张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103例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组)319例,分别对川崎病、健康儿童组和IVIG耐药、IVIG敏感组以及CAL、NCAL组进行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运用ROC曲线分析SF对IVIGKD的预测效能。对比分析IVIG耐药组与IVIG敏感组儿童的住院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了解IVIGKD的临床特点。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IVIGKD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用本组病例资料分别检测新评分法和4个常用预测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1)各分组SF对比结果分析:KD组SF水平154(101-250)ng/ml较健康儿童组37(21-64)ng/ml显著升高(P<0.05);IVIG耐药组SF水平231(117-451)ng/ml较IVIG敏感组148(94-238)ng/ml显著升高(P<0.05);CAL组与NCAL组S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63(100-307)ng/ml vs 151(101-239)ng/ml,Z=-1.309,P=0.190,P>0.05]。(2)SF对IVIGKD的预测概率ROC曲线分析:用ROC曲线分析,当取截断值403.55ng/ml时,SF预测丙球无反应性川崎病的灵敏度为0.386,特异度为0.94,Youden指数0.326,大于0.3,AUC(曲线下面积)0.71,预测效能尚可。(3)IVIGKD的临床特点及独立危险因素:与IVIG敏感组比较,IVIG耐药组显著升高的指标有15个,包括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冠状动脉损害、颈淋巴结肿大、肛周潮红脱屑、多形性皮疹发生率,WBC、NE%、UREA、CRP、APTT、FDP、ALT、AST、CREA水平;显著降低的有5个指标,包括初始IVIG治疗时病程、表现为不完全型川崎病的比例和HGB、PLT、血钠水平。经单因素分析15个变量与IVIGKD存在相关性,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清铁蛋白(SF)、初次IVIG治疗时病程、颈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WBC、CRP、APTT、ALT、CREA等9个变量为IVIGKD的独立危险因素。(4)建立新预测模型:最终纳入7项指标,ROC曲线求出截断值,根据回归系数为各项赋值,建立新评分系统:多形性皮疹(2分),颈淋巴结肿大(1分),SF≥403.5ng/ml(1分),WBC≥18.3×109/L(1分),CRP≥83.1mg/L(1分),APTT≥25.3(sec)(1分),ALT≥37.5U/L(1分),高危值≥4分。(5)与4个常用评分系统比较预测效能:使用新建立的评分系统和4个既往常用的评分系统分别对本组川崎病病例进行预测评分,分析预测结果后显示,在本组川崎病患儿中,Kobayashi评分特异度最高(高达96%),但灵敏度(仅35%),Youden指数最低(仅0.31);Egami评分灵敏度53%,特异度92%,Youden指数为0.45;Sano评分的灵敏度最高(为79%),但特异度最低(72%),Youden指数为0.51;Fu法评分灵敏度60%,特异度92%,Youden指数为0.52;新的评分系统灵敏度为77%,特异度为92%,Youden指数0.7,为五者最高。5个评分系统的Youden指数为0.31-0.7(均>0.3),新评分系统和4个常用评分系统预测效能均尚可。运用ROC曲线计算并改良Kobayashi评分、Egami评分、Fu评分的高危值(sano评分无需改良),改良后它们的预测效能均有所上升,5个评分系统的Youden指数为0.44-0.7,AUC为0.79-0.903,预测效能均较好。结论:(1)川崎病患儿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升高,且在IVIGKD中升高更加明显,且SF对IVIGKD的预测效能尚可。(2)IVIGKD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均明显升高,颈淋巴结肿大、肛周潮红脱屑、多形性皮疹等表现相对多见,更易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低钠血症、贫血及中度亚临床肾损伤,炎症反应、肝功能损害更加明显;丙球耐药独立危险因素包括SF、WBC、CRP、APTT、ALT、CREA等检验指标升高及颈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等症状发生率升高,初始丙球治疗时间过早将增加丙球耐药风险。(3)新建立的预测模型如下:多形性皮疹(2分),颈淋巴结肿大(1分),SF≥403.5ng/ml(1分),WBC≥18.3×109/L(1分),CRP≥83.1mg/L(1分),APTT≥25.3(sec)(1分),ALT≥37.5U/L(1分),高危值≥4分。Kobayashi法、Egami法、Sano法、Fu法等4个评分系统对本地区IVIGKD患儿的预测效能均尚可,经改良高危值取值后预测效能更佳,而新建立的模型预测效能非劣于以上评分系统。(4)SF在IVIGKD病人中明显升高,取截断值SF≥403.5ng/ml预测效果尚可,且为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作为一项新的指标参与完善IVIGKD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探讨消化系统畸形的遗传学病因、各类型消化系统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联性及消化系统畸形胎儿的临床预后,以期为产前超声提示消化系统畸形的临床处理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20年12月因超声提示胎儿消化系统畸形,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三级甲等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知情同意后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样本137例。所选病例根据是否合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poor abdominal incision healing,PAIH)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治疗剖宫产后PAIH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改善PAIH的相关机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20年09月于福建省立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分娩产妇7630例,统计PAIH发生率;采用
代谢重编程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子代成年后肥胖、糖脂代谢障碍、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阻力血管功能异常有关,包括对血管紧张性增强以及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血管的舒张功能包括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前者分别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类,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类以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目的:为了解TCP1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以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和相关性,以期为EMs发病具体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妇科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完成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且已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时取研究组每位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为异位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的学习曲线以及单孔腹腔镜与开放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性研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8年10月10日至2020年9月1日开展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病例。通过收集病历资料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偏侧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对侧异时性腹股沟疝、切口外观满意度等临床资料。腹腔镜手术的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以"实验方剂"命名的"国字号"医药期刊,本刊以报道、介绍中医药方剂研究动态及进展为主旨,为了医药学者及工作者的成果交流和传播搭建平台。通过微信平台通讯下方菜单可实现在线查询稿件状态、联系我们、投稿问题处理、体例格式要求、版权协议模板等功能的查阅,同时微信平台同步发布杂志最新动向、每期目录、中医药科研、产业化资讯及优秀论文推荐等。欢迎关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的微信公共账号,敬
期刊
目的:探讨CeVUS(contrast-enhanced voiding urosonography,排泄性尿路超声造影)在气膀胱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VUR(vesicoureteral reflux,膀胱输尿管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反复泌尿系感染就诊于我院的患儿159例进行CeVUS与VCUG(voiding cytourethrograph
背景与目的脑卒中幸存者常常伴有不同类型的功能障碍,早期预测脑卒中幸存者的功能结局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现有的证据支持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可作为反映机体状态的综合指标对脑卒中发病风险及预后进行评估,然而其是否可预测脑卒中幸存者功能结局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在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中的预测作用,为今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结局预测以及针对性康复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
目的:在大多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运动症状通常以单侧起病。尽管存在脑功能的偏侧化和多巴胺能神经元非对称性受损,帕金森病患者不同起病侧是否会导致临床症状出现差异尚不清楚。现有的研究样本量非常有限,且结论互相矛盾。该研究旨在评估不同起病侧对帕金森病症状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一共纳入494例左侧起病(Left side-of-onset PD,LOPD)和492
目的:分析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变化,探讨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测指标,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MPP)及4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的住院资料,包括收集两组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比较两组患儿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寻找SMPP的预测指标。其中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