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国家对促进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村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小城镇生产消费环境,促进小城镇居民脱贫致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城镇道路建设也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噪声污染的环境问题,故研究城镇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规律,作出准确合理的预测,对在城镇道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起重要作用。本文为了评价和控制城镇道路交通噪声,以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的道路交通为例,寻找并优化出适合城镇道路交通噪声影响预测的模式,提高城镇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针对国内常用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修订)》(JTG B03-200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的环境噪声影响预测模式对三条道路交通噪声衰减进行预测,并对比分析三种预测模式在分析城镇道路噪声衰减的误差情况,得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范围为0.08~5.36dB(A),平均误差2.72dB(A);《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修订)》(JTG B03-2006)预测的值与实测值误差范围为0.06~6.66dB(A),平均误差3.36dB(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预测的值与实测值误差范围为0.03~2.80dB(A),平均误差1.42dB(A),最终得出结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预测的噪声值更贴近小城镇道路交通噪声的实测值,误差较小。根据城镇道路交通的实际特点,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提出的模型平均辐射声级计算、路面衰减计算、绿化带衰减计算进行优化修正,并利用育才路实测噪声值进行验证,得到的平均误差为1.28,误差范围0.14~2.42,监测点预测噪声值与实测值吻合性较好。本文优化的预测模型对于小城镇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提供了方法,为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