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匈牙利文学理论家卢卡奇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围绕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论争,在西方文论史上也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学术论争之一,尤其是涉及到现实主义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理论,在中国语境下的文艺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面对当前文艺发展的多元化共生现象及现实主义发展状况,我们对中国现实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发展状况的简要回顾时,发现现实主义理论在当今中国的处境,与卢卡奇和布莱希特的论争所反映的理论问题,与中国文艺现代转型中出现的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能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发展提供具有参照价值的思想资料,从而引发我们对现实主义理论更深入的思考。中国现实主义的发生发展,既离不开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观念演变,又包含着对西方现实主义理论观念的汲取,在各种文艺观点的碰撞中,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主义,必然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面对各种文化现象的丛生、现实主义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影响力的不断消解的境遇,现实主义正以发展性、包容性、创新性满足大众审美诉求,也用推陈出新的作品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现实主义在多元化和不断更新中保持并获得了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本文将以卢布之争为理论基点,以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发展为研究对象,在综合梳理其论争的缘由、分歧和产生分歧的原因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卢布之争的现实启示意义,分析了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发展中众多论争存在的问题及其启发,论证了现实主义内涵的丰富性,依据充实论据阐明了现实主义精神的恒久动力和现实必要性,并试着提出在多元化格局中现实主义的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深化现实主义的文艺功能,以促进人们对新时期现实主义的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