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过载对社交媒体消极使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WL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升级和发展加速了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深度融合,移动社交媒体借助技术推力深入到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交媒体应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愈发密切,信息技术带来的过载问题相继出现,用户的倦怠情绪和消极使用行为开始显现,这一现象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国外的学者最早开始关注社交媒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并结合具体的社交媒体类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而国内学者有关社交媒体消极使用行为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压力-负担-结果模型,从压力视角去解释社交媒体用户消极情绪的前因变量,但是鲜少研究探讨社交媒体压力源对用户消极使用行为的具体作用路径。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交媒体自身情境,以认知负荷理论和压力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压力-负担-结果”框架(S-S-O框架)为支撑,构建以社交媒体倦怠为中介,错失焦虑为调节的概念模型,探索以感知过载为代表的技术压力和错失焦虑共同作用对消极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调查的量化研究方法,以国内目前用户数量最大的社交媒体—微信平台的用户为研究对象,收集有效问卷386份,使用SPSS23.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如下:信息过载、社交过载和系统功能过载正向预测社交媒体消极使用行为;社交媒体倦怠在信息过载、社交过载、系统功能过载和社交媒体消极使用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错失焦虑在信息过载、社交过载和社交媒体消极使用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移动社交媒体的信息技术所形成的过载作为压力源会增强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而社交媒体倦怠的加深会进一步使用户产生社交媒体消极使用行为。同时,本研究分析了用户的错失焦虑这一心理特质与过载的交互作用对社交媒体消极使用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社交媒体消极使用的发生机制。文章从社交媒体技术压力的角度出发,研究结论为社会化通信技术应用的开发运营商、利用社交媒体实施营销的各利益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印刷企业的物料消耗占成本的绝大部分,控制好物料的使用、消除浪费,就能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其实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浪费,只要细心的去发现,去消除浪费就能极大的提高生
目的通过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细菌通道参数与细菌培养的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儿童尿路感染初筛方法。方法选择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1至5月疑似尿路感染患儿中段尿649例
贫困问题是长久以来就伴随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贫困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古今中外,各个国家都把解决贫困问题,减少贫困人口作为一项重要的事务来推进。在
行为识别是CIS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源于美国,最初以视觉的形态出现,70年代进入日本,被改良成企业行为规范识别,曾对日本企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发展
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开发和挖掘旅游资源,提出了构建主题公园的旅游项目,这类项目往往能够有机结合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增强旅游项目的吸引力。餐饮服务是景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服务的质量水准和风格特色在相当大层面上体现了景区经营管理的总体质量水准和风格特色。但在这个过程中主题公园景区餐饮服务质量一直得不到重视,本文以天津市主题公园类景区为例,针对天津市主题公园景区餐饮服务的现状,发现景区内
科学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做好大众化工作的必要条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与此相应,大众化的对象也具有广泛性,根据不同的标
当前国有大行、中小银行纷纷进驻农村市场,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向农村蔓延,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县域农村金融主力军的邵阳Z农商银行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