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的药物知识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长沙市南雅中学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选修的校本课程纳入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结构中,要求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自主开发合适的校本课程。然而,目前大多数校本课程的开设较随意,课程资源利用不充分,实施成效不高,校本课程难以固定化、精品化。因此,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的校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在查阅了大量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和实施学校的资源等,开发了生物学校本课程《校园内的药物知识探索》,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研究综述。本部分内容阐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源、定义与形式,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发展现状,课程评价的模式,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落实途径等内容,并根据以上内容确定了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部分:《校园内的药物知识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本部分主要结合实例分析了《校园内的药物知识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首先,从校内外环境和学习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前期分析;然后,结合生物课程标准确立了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取向,制定了课程的目标;随后,根据课程的价值取向和课程目标选取与组织本课程的具体内容,提供了课程的实施建议;最后,依据CIPP模式构建针对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第三部分:《校园内的药物知识探索》校本课程的实践。本部分主要阐述了《合理服药探究》、《校园内药用植物识别》两项课例的实践过程及其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  第四部分:《校园内的药物知识探索》校本课程的评价。本部分研究依据所构建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运用自行开发的评价工具从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等四个方面对《校园内的药物知识探索》校本课程已经实施的部分进行了评价。  本研究较系统地阐述了《校园内的药物知识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过程,可促进高中生物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也可为课程改革中生物学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的省会城市以及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从国家层面对
幼儿园教师业务档案是指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等活动中所形成的集中反映教师个人学习经历、专业水平、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科研成果及工作实绩等具有保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