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中国的文学史就是一部贯穿着诗歌的历史。历史的重要地位,必然使古代诗歌鉴赏成为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对于当下的诗歌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不少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并没有切实可行的策略,因此导致学生对于诗歌只知道背诵默写,而不知如何去鉴赏,答题时也抓不住重点。本论文通过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历与相关理论研究,对目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问题关键在教师的教法上。初中的学生对古诗课还是很感兴趣的,但学生无法接受的是老师上古诗课时,语言单调却乏味,上课古板,只讲书本教案上的理解,而不把学习方法、作家背景、诗歌语言等内在意蕴给学生讲透彻,缺乏教师自身的理解。上古诗课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不与学生互动,缺乏引导,能背诵默写即可,忽视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本论文针对当前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收集、整理相关课例,吸收他人有价值的观点和做法,整合分析,主要从细腻的品读力、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情感力以及独特的想象力五大方面着手培养初中生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本论文力求建构有意义有价值而又有趣味的诗歌课堂,从具体教学实践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上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也希望能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