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流动子女教育衔接问题研究——以湖南省衡南县C镇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大批民工进城务工所带来的是大量流动儿童的产生。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迫使很大一部分民工返乡,其流动子女也随之返乡。毫无疑问,流动儿童教育断链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而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将影响千千万万流动儿童的知识学习,身心发育。目前,关于流动儿童的教育衔接问题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在借鉴诸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某镇某学校的调查,对我国返乡农民工流动子女的教育衔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总体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运用文献法着重阐述了诸多领域的学者围绕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进行研究的现状,介绍了本文的写作缘起和写作意义。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中,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界定了相关概念,阐述了人的社会化的相关理论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返乡流动儿童的教育断链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大量数据发现,返乡流动儿童的教育断链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不连续。   第四部分分析了返乡流动儿童教育断链的原因。   第五部分针对返乡流动儿童教育断链提出了具体的衔接建议,主要包括四方面:政府、社区、学校及家庭。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教材编排差异,统一学制;净化社区生活学习环境;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倡科学教养,加强亲子交流。
其他文献
21世纪将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和深入发展阶段,城市规模不断
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由之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从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为城市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国家,乡村空间将被城市空间大量并快速吞并。城市空间
本研究利用访谈法、参与观察法以及文献法所获得的资料,以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为视角,叙述了作为村落公共空间的乡间小店在湘北上港村兴起、发展和兴盛的过程,并对乡间小店与其他
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纷纷以进入乡镇企业、到城市打工等形式向外流动,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民工潮".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绝不是简单的空间地理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的光荣传统。新中国建立后,志愿服务、助人为乐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作为志愿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