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演讲中强调,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问题出现,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努力,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义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全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这离不开新时代中奋斗的青年一代,更是对中国青少年的挑战和期盼。高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继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持续发展的希望。他们日趋成熟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质疑和批判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对高中学生进行国际视野培养是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是高中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高中思想政治作为培养学生国际思维、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主要学科之一,基本实现了涵盖《纲要》和《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培养高中生的国际视野。但在实际的教学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和选取方面存在疑问,学生也缺乏对国际视野的认知等。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潮流,研究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学生对国际视野认知,提升高中学生在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因此,要着力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对国家教育改革做出积极响应。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学研究资料,确定了此论文的研究题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高中生国际视野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汇总了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必要性和意义。明确了国际变化和国家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剖析了提高学生国际视野对国家和国际发展的重大意义。其次,结合学校实习经历和对教师、学生(附录)的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教师、教材、传统课堂教学和学生四个方面进行总结,确保在之后的研究中提出针对性措施。最后,依据不同的问题主体,结合实践和理论,分别从提升教师国际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和增强学生国际视野认知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实效性对策。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国际视野决定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展教师国际视野离不开政策支持、专业保障,尤其是教师提升自我的内生动力。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媒介,其中教材和国际时事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选择适当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提升学生学习国际视野的意识是顺利开展国际视野教育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高中生国际视野的研究分别从这些方面提出了提升实效性的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