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利用家用豆浆机自制豆浆已成为我国豆浆的主要消费形式之一,不同豆浆机制备的豆浆品质不尽相同,但通常都会有两方面的不足:豆浆残渣率较高及蛋白消化吸收率较低,这不仅向了豆浆品质,同时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前期工作及文献表明,一定范围内,豆浆颗粒度减小有助于改善豆浆品质,将大豆去皮后粉碎,再进行豆浆的制备,可有效减小豆浆的颗粒度,同时减少豆渣的产生量。但若直接用大豆粉进行打浆,不仅会造成豆浆机加热管焦糊;还会使豆浆有糊味,严重影响豆浆感官品质。为了解决以豆粉为原料直接制备豆浆带来的加热管焦糊问题,实现原料的全利用及改善豆浆品质,本研究以脱皮大豆粉为主要原料,利用单冲压片机进行压片,然后以其为原料用九阳精磨豆浆机按干豆程序制备豆浆,并对其品质及蛋白质消化率等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利用粉碎机将脱皮大豆分别粉碎60s、90s、20s、150s、180s,得到颗粒度不同的豆粉,其D[4,3]依次为132.82μm、106.42μm、92.67μm、63.20μm、61.98μm,在60s到150s内,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所得豆粉的粒径显著减小,而粉碎时间超过150s时,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所得豆粉的粒径变化不显著。对豆片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确定粉碎时间为120s。(2)将脱皮大豆粉碎120s(原料质量为250g),利用TDP-5单冲压片机进行压片,制备出重量为1.5g,直径为12mm,厚度为6mm的脱皮大豆片剂,跌落试验表明,其强度基本可以满足包装运输中的要求。(3)以制备的豆片为原料,利用九阳精磨豆浆机按照干豆程序制备豆浆,同时,以脱皮大豆为原料制备豆浆作为对照,分析比较豆浆的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豆浆残渣率从8.51%降低到1.30%;粗蛋白含量从2.26%提高到3.08%;体外消化率(氮释放量)从49.82%提高到64.35%;感官评分亦高于对照。由此可见,以豆片为原料制备的豆浆,在品质上有明显的改善,感官评价得分也较高。此外,以豆片为原料制备豆浆,完全解决加热管焦糊问题,实现原料的全利用。(4)分别用不同粉碎时间的玉米粉、燕麦粉、黑花生粉与脱皮大豆粉按一定比例混匀后,压片。对片剂进行力学性质分析并结合实际过程,选出不同原料的最佳粉碎时间及较优复配比例:玉米、燕麦片、黑花生的粉碎时间分别为:120s、120s、60s;玉米粉与大豆粉的复配质量比例为3:7,燕麦粉与大豆粉的复配比例为3:7,黑花生与大豆粉的复配比例为2:8(黑花生经过在150℃下烘烤20min的预处理)。综上,将脱皮大豆粉碎后压片,以其为原料再进行豆浆的制备,可以有效解决以豆粉直接打浆带来的加热管焦糊问题,同时可以实现原料的全利用;改善豆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