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及粒子物理等领域。它们处在各种电磁、高能粒子的辐射环境中,受到总剂量辐射、单粒子辐射及瞬时效应等多种辐射效应的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及寿命周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其中,总剂量辐射效应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电子系统辐射效应仿真为系统抗辐射设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既缩短了研发周期又减少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及粒子物理等领域。它们处在各种电磁、高能粒子的辐射环境中,受到总剂量辐射、单粒子辐射及瞬时效应等多种辐射效应的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及寿命周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其中,总剂量辐射效应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电子系统辐射效应仿真为系统抗辐射设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既缩短了研发周期又减少了开发费用。目前,对数字集成电路的总剂量效应建模研究主要有基于底层物理的晶体管级模型研究与基于功能的行为模型研究两类。晶体管级模型仿真精度高,适用范围广,但其计算开销大,仿真的电路规模受限,且由于物理模型涉及知识产权信息,半导体厂商往往不愿提供相应模型或对模型加密,难以用于总剂量效应的建模工作。行为级模型不涉及底层物理,模型简单,通用性好且仿真效率高,但其过于依赖试验数据,环境适应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数字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行为—物理混合模型,以提高模型适应性与可获得性,降低模型构建难度,且能反映总剂量效应对器件的影响。本文基于CMOS数字IC行为—物理混合模型创建流程,主要研究概括如下:(1)提出一种CMOS数字集成电路行为-物理混合建模方法。该混合模型由描述器件逻辑功能的功能区模块及输入、输出端口物理结构模块构成。(2)搭建CMOS数字集成电路端口电特性测量系统。对CMOS数字IC端口进行物理建模的前提是获取构成端口电路的各晶体管V-I特性曲线。本文在分析端口特性测量原理基础上,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PXIe系统及Lab VIEW开发环境搭建了测试系统。(3)CMOS数字集成电路端口物理模型构建。在测量或基于IBIS(Input/Output Buffer Information Specification)模型提取得到的端口各晶体管特性曲线基础上,利用推导的二极管与MOS管模型提取模型参数。这些模型充分考虑了寄生电阻、速度饱和及沟长调制等二阶效应。根据输入、输出端口电路结构,利用VHDL-AMS语言及数据流建模方法搭建器件端口物理模型。(4)CMOS数字集成电路总剂量效应建模。本文研究了MOS器件总剂量效应的机理,建立了总剂量电离辐照引起的MOS器件的阈值电压漂移、载流子迁移率退化模型。本文通过将MOS器件总剂量效应阈值模型、载流子模型融入端口物理模型以及建立描述时序退化的功能区模型,建立了数字集成电路总剂量效应模型。通过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功能正确性与可行性。综上所述,本文围绕CMOS数字集成电路总剂量效应建模工作,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了建模全流程。解决了物理模型获取困难、仿真复杂度高以及行为模型适用性不好的问题,为数字集成电路的抗辐照设计与研究提供了途径与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具有“给-受体”构型的有机共轭低聚物分子由于其较大的非线性极化率、超快的光学响应和较高的光学损伤阈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在双光子荧光显微、三维微加工、光限幅、光动力学治疗、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多种结构的“给–受体”型有机共轭低聚物中,具有对称的D–π–A–π–D结构的线型共轭低聚物更为突出,这是由于在这类分子中,从给体基团到受体中心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极易发生,使其拥有优
本论文主要是对当前物质与强激光场相互作用中高阶非线性光学基本现象之一的强场电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强场阈值上电离对周期量级超短脉冲载波包络相位的依赖关系;二是强场非顺序双电离的电子关联效应,包括对载波包络相位的依赖关系,利用分子固有偶极矩操控非顺序双电离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很低激光强度下的共振双电离过程中的微观动力学。对于周期量级的超短脉冲,在阈值上电离中重散射光电
最近几年,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可以揭示自然界中许多复杂系统的涌现性质,更重要的是它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在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当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为了实现一致,智能体之间需要进行局部的信息交换。由于实际的多智能体系统处在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当中,智能体本身可能因遭受外部攻击而导致局部的信息交换中断,智能体之间的局部信息
在移动社会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s)中,由于节点间的连接缺乏稳定性,从源到目的节点之间很难找到一条可靠链路,导致节点之间的通信也相当困难。目前大部分的研究着眼于将网络环境中的路由问题理想化,而不考虑社交特性。在许多移动社会网络中,通信设备是被个体所携带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移动社会网络是一种独特的社交网络,分析他们的社交属性已经成为设计移动社会网络中的路由协议的一个
国际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和H.265/HEVC运用了混合视频编码技术(运动补偿预测技术和DCT编码技术)。在混合视频编码技术中,编码器的核心算法是帧间预测,利用帧间预测可去除视频序列中时间域的冗余信息。它包括整像素运动估计和分像素运动估计。在运动估计中,利用像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像素值的内插可提高运动矢量估计的准确性,从而使运动补偿过程产生较小的残差数据。实验证明,高精度的运动补偿能够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重生物学作用。目前干扰素主要分为3大类,Ⅰ型干扰素即IFN-α、IFN-β;Ⅱ型干扰素IFN-γ;Ⅲ型干扰素即新型干扰素,IFN-ω、IFN-δ、IFN-ε和IFN-κ等。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激活以JAK-STAT为主的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下游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编码各种与生命活动相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图像APP(Application)种类日益增多,尤其是图像创作类APP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喜爱。但是这类APP大部分功能仍停留在滤镜、图案修饰和局部美化等方面,并不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创作体验。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图像风格迁移技术激发了用户的创作热情,用户可以自主地组合目标图像和任意风格图像,得到具有特色的风格化图像。根据不同的创作对象,风格迁移技术可以细分为艺术风格迁移和写
高压物理学是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实验室条件下的高压,人们发明了各种产生高压的装置,如早期的活塞圆筒式压机到现在广泛使用的能产生几百GPa压强的金刚石对顶砧压机(DAC)。在DAC中,可以进行高压下原位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布里渊散射,红外光谱以及穆斯堡谱的实验。关于DAC中的电学测量,较早的实验是直接将金属丝布入DAC中,用两点法或四点法测量样品的电阻随压力的变化。这种方
微分方程在当今科学研究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很多源于物理学,工程学等科学领域,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综合运用变分法,上下解方法,拓扑度理论,临界点理论等多种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了若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多重性.全文共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实际应用背景以及主要结果.第二章是预备知识,介绍本文用到的记号以及主要引理.从第三章到第五
实验一交联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的检测和分析目的制备交联明胶微球并检测和分析其物理性质。方法以普通碱性明胶为原料,25%戊二醛水溶液为交联剂,采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交联法制备交联明胶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微观形态,测定微球在37℃生理盐水中充分溶胀前后的平均直径和最大溶胀率。微电泳法测定微球的表面电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交联明胶微球结合和体外缓释pcDNA3.1-Myc-Hi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