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维生素B12-抗吖啶酯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化学发光方法的建立研究

来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已获得的抗维生素B12(VB12)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为基础,采用杂交-杂交瘤细胞融合法制备了抗维生素B12-抗吖啶酯双特异性抗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维生素B12免疫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并开展了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吖啶酯人工抗原的制备采用了活性酯法将吖啶酯(AE)半抗原分子与载体蛋白钥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经过紫外描和免疫原性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偶联了免疫抗原AE-KLH和检测抗原AE-BSA。2、电融合法制备抗维生素B12-抗吖啶酯的双特异性抗体通过诱导维生素B12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获得了对HAT敏感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型细胞株。运用电融合技术,将获得的VB12缺陷性细胞株和吖啶酯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筛选获得了对VB12和吖啶酯双阳性的杂交-杂交瘤细胞株,其细胞上清经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结果对AE标准品和VB12标准品的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5.90 ng/mL和1.90ng/mL;通过分析计算5株细胞染色体,平均染色体数为147±5条,符合三体杂交瘤的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分泌抗维生素B12-抗吖啶酯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杂交瘤细胞株。3、基于双特异性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利用获得的双特异性抗体建立了检测维生素B12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研究了抗原包被浓度、吖啶酯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稀释比例、缓冲液的pH和缓冲液中盐离子(Na+)浓度分别对化学发光强度(RLU)和半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结果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8μg/mL、吖啶酯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稀释比例为1:400、抗体稀释缓冲液为pH 7.5的0.01 mol/L的PBS;竞争抑制率曲线的IC50为6.18 ng/mL,线性范围为1-50 ng/mL,最低检测限IC10为0.93 ng/mL。对两种样品进行了三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98%-101.50%和86.11%-102.12%,变异系数为2.37%-4.07%和2.71%-7.75%,分别对三种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其检出值与标签值基本相符。
其他文献
可燃气体报警器单位名称为%LEL。LEL意思是爆炸下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爆炸下限为5%(V/V)。
针对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进行简述。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突变位点状态,分析其与血清肿瘤标记物NSE、CEA、CYFRA21-1、TSGF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NSCLC患者组织标本中EGFR不同位点基因突
[目的]观察复方托品酰胺眼液对合并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散瞳的效果。[方法]将50例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50例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共100例(100只眼),均采用复方托品酰胺
<正>近十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达13.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目的 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91例,其中29例在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创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使职业教育走上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历史性选择。2005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遵循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在高速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急性酒精性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对收治的急性单纯性的酒精中毒患者40例,总结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清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