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活性组分的CO2化学吸收剂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1974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捕集是化工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的是减少CO2向大气中的排放,以缓解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工业上常用的CO2捕集方法是有机醇胺化学吸收法,其原理是利用有机醇胺与CO2之间的可逆化学反应来脱除工业尾气中的CO2。有机醇胺与CO2的反应会生成氨基甲酸盐或碳酸氢盐,由于产物中存在着强烈的静电和氢键作用,导致有机醇胺在吸收CO2后粘度会急剧升高,造成吸收过程的传质和传热效率低下,且会出现流体输送等问题。因此,有机醇胺通常需要稀释在水、乙醇、环丁砜等低粘度的物理溶剂中使用。然而,使用物理溶剂作为稀释剂会降低混合吸收剂的总体吸收容量,且传统的有机醇胺和物理溶剂都有较大的挥发性,这会对CO2捕集过程安全和环境造成危害。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化学吸收剂+化学稀释剂”的设计思路,即以胺基密度大、挥发性极低的聚乙烯亚氨(PEI)和四乙烯五氨(TEPA)为核心吸收组分,1-乙基-3-甲基咪唑乙酸盐([emim][AcO])和四丁基氢氧化磷-邻氟苯酚([P4444][2-F-PhO])为稀释剂和助吸收剂,来构建新型的CO2化学吸收剂。PEI/TEPA对CO2具有较强的化学亲和性,但与有机醇胺一样,在吸收CO2后粘度也会急剧升高,故不能单独使用。[emim][AcO]和[P4444][2-F-PhO]对CO2也有一定的化学亲和性,但其本身粘度较低,吸收CO2后粘度也不会显著升高。所以,由此构建的PEI/TEPA+[emim][AcO]、PEI+[P4444][2-F-PhO]混合吸收剂不仅 CO2吸收容量高,吸收CO2速率快,吸收CO2后粘度变化也不如纯PEI/TEPA显著。另外一方面,PEI/TEPA 和[emim][AcO]/[P4444][2-F-PhO]的挥发性都极低,使得PEI/TEPA+[emim][AcO]/[P4444][2-F-PhO]混合吸收剂用于 CO2 捕集过程的安全性和绿色化程度较高。本文所设计的吸收剂具有热稳定性好、吸收速率快、选择性好、容量高、可回收性好等特点。我们系统考察了PEI/TEPA+[emim][AcO]、PEI+[P4444][2-F-PhO]混合吸收剂的物理性质以及吸收CO2的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其对CO2的吸收容量很高,甚至超过了传统的有机醇胺水溶液,认为上述混合物作为水性醇胺捕集CO2的替代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CO2化学吸收过程的热力学性质(如反应平衡常数、反应焓变等)也是评价吸收剂的重要参数。为此,我们从反应平衡方程和物料衡算方程出发推导出了一个双位点反应平衡热力学模型(DS-RETM)方程,并用它对实验测得的CO2溶解度数据进行拟合,计算CO2在混合吸收剂中分别与TEPA和[emim][AcO]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反应焓变。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了人类伤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大量事故统计数据已经表明,相比于正常体型的中年男性乘员,老龄和肥胖乘员在车辆碰撞事故中往往
掘进机是煤矿巷道掘进的主要设备,随着掘进机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对悬臂掘进机的工作效率有了很高的要求。掘进机在切割较硬的岩石或半煤岩时,因其载荷复杂多变,并且有很强的冲
介电电容器作为能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元件之一,在电子电气等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凭借其高工作电压,柔性好,易加工及成本低等优势,迎合了电子元器件的小
预硬化以及服役过程中的变形会使得高锰钢组织性能发生改变,相应的腐蚀性能发生改变。本文旨在研究变形对高锰钢腐蚀性能的影响,可为其在服役环境中的腐蚀评价及防护提供参考
随着人们对清洁和高效能源的需求的增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倍受关注。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的快速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LIBs)已成为主导的电源。以液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作为高性能工程结构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正在国内外高性能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结构与建筑结构中得到逐步
拓扑半金属是具有奇异物理特性和重要科技应用的一种新颖拓扑量子材料。拓扑半金属在其费米能级附近,导带和价带间有重叠的部分而形成有限个点或者节线圈。根据其能带结构及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供给和需求矛盾突显。城市轨道交通因具有安全、便捷、快速、低污染等特性,成为了解决城市居民出行问题的重要工具、得到了较快建设和发展。
金属纳米材料在催化、电化学、新能源、光学、医药和电子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低维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巨大,能暴露出更多的原子
近些年,随着华北地区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开采水平已转向深部及下组煤开采阶段,来自煤系底板奥陶系灰岩承压水危害日趋加剧,构造型底板突事故频发,如渭北矿区主采煤层底板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