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女子师范教育是在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借助明清以来呼声日高的“母教兴国”的女学思想,响应“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而登上历史舞台的。在引导女性从母亲的身份向国民教师的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以日本为蓝本,“贤妻良母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女子师范教育实践者的主流意识。在短短20年间建立并完善起来的女子师范教育体系,为我国女子教育实现两性教育平等奠定了基础。 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了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一、通过社会舆论、现实需要、理论导向和模式借鉴四个方面,介绍了女子师范教育兴起历史背景;二、通过办学水平、办学主体组成和办学的价值取向,介绍了发轫时期的女子师范教育;三、主要对纳入学制系统后的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四、集中对民国前十年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五、主要阐述了“壬戌学制”对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女子高等师范教育取得的进展:六、从对我国教育近代化和妇女解放的贡献两方面归纳了这一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的历史功绩,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证的分析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清末北洋政府时期的女子师范教育,既是我国教育近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妇女解放进程中关键的一环。近代女子师范教育不是我国传统女学的自然发展,政治需求一直是我国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特殊国情造就的我国女子师范教育独有的特点,对我国的政治、文教卫生和社会风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当时的发展环境下,女子师范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