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学是指知识人为了寻求更多知识和人生体会,从而得到智慧的启迪,形成觉悟,而进行时空位置的移动,进而引起了文化的双向变化和社会变化。春秋战国是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的时代,世卿世禄制崩溃,出现了无禄的士。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一部分人去往其他诸侯国,以期得到君主的青睐;还有一些士人成为读书人、学者,靠聚徒讲学维持生存,私学兴起。游学活动蔚然成风。此外,繁荣的大都会,便利的交通,书籍传写的发达都有助于游学的兴起。在性别和等级因素的影响下,春秋战国时期游学者主要是由男性等级中的士和中下层平民构成。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三家游学的区域流向的相同之处是:三家的整体区域都逐渐扩大,且自东方向西方延伸到秦国。其不同之处是:儒、墨的个体的游学区域逐渐缩小,而法家个人的游学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从游学的核心区域来看,儒墨两家由集中走向分散,法家却逐渐集中;儒家由盛转衰,逐渐远离政治权力的中心,法家却得到君王的赏识,实现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