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思潮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思潮是培养国民的军人素质、寓兵于民、全民皆兵的爱国教育思潮。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武的优良传统,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认识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尚武崇军的重要性,起而提倡军国民教育。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入后,“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等观念激起了国民的民族危机感,为军国民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德、日等近代国家或为了建立统一国家或为侵略扩张,大都实行军国主义教育,为军国民教育起了借鉴作用。但军国民教育与军国主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拒俄运动为军国民教育思潮形成的直接原因。在知识分子的大力鼓吹、政府的倡导及民众的积极参与下,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声势和影响的社会思潮。军国民教育思潮在清末民初历经五个时期。1904年前,军国民教育只是个人的倡导,社会反应不大,为早期宣传;1904年后,由于政府的倡导,报刊的宣传也较以前广泛,社会各界反响较大,相继成立了一系列社团,这一思想趋于成熟,民国成立前夕已深入人心。1912年到1914年,中华民国成立,封建帝制被推翻,革命任务完成,对军国民教育为保守的提倡,从宣传角度来看,已不及清末。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为抵御外侮、武力统一中国,袁世凯大力提倡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思潮有复兴势头。1919年,德国战败,和平呼声高涨,国人以为世界可永享太平,无须再提倡武力,军国民教育鲜有人提及,趋于衰落。军国民教育思潮批判传统柔性文化,提倡尚武精神,增强国民体质,在学校中实施军事体育,教授军事知识,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使学生和普通民众具有军人品德与能力,寓兵于民。军国民教育思潮在一定意义上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改变国民重文轻武、以当兵习武为耻的观念,“尚武崇军”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近代体育走向社会,唤起了人们的国家意识,增强了民众的爱国情感,国防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国防近代化。我国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增强人们的国防观念,提高人们尚武参军的积极性,加强国防体育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无线电频谱使用评估是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而相应的频谱评估测试是其基础。本文根据全国无线电频谱使用评估的要求,结合山地丘陵地区的地貌特点,从测试系
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被忽视之后,从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的讨论重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特别是其中对于“人”的重视程度,是建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讨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就业市场上的职业竞争更加激烈。高等师范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存在着一个关键问题,即师范生们应该如何做好职业准备以迎接竞争的到来。在借鉴各位
自主移动机器人环境建模是感知世界的过程,是机器人进行定位导航探险等一系列工作的前提。 本文融合激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的信息对室内环境进行建模。首先利用激光传感
针对浙江省宁波市乃至全国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病害进行分析,并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和ERS钢桥面铺装修复方案使用状况展开调查。在着重阐述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效果稳定
古代体操起源于古希腊,“视裸为至美”,从体操一出现就折射着人类文明的光辉,闪烁着人类对身体美的渴望的火花。现代体操发展到今天,它除了具有本身的自然美之外,还具有一种
永磁同步电动机以其体积小、效率高、可靠性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在各种高性能驱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无传感器控制技术是当前电机控制技
作为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常用的语言策略,陈述性语言有其特定的语用功能及研究价值。因此,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中文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陈述性语言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
当前中学生和小学生疏远鲁迅,就连语文教师也害怕鲁迅教学。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小学生乃至老师对鲁迅如此惧怕?建国以来,小学语文的鲁迅教学中出现了一位政治意识形态化的
NK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类亚群,同时表达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TCR和NK细胞的表面标志NK1.1。NKT细胞的TCR不识别MHC Ⅰ类/Ⅱ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可识别通过CD1d分子递呈的糖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