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草胺作为一种旱田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它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物,长期大量施用也具有潜在的生态与环境安全问题。乙草胺的持效性随着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种差异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生态过程,如吸附解吸、淋溶、挥发、光解、生物降解及生物吸收和代谢等密切相关。其中,土壤吸附和微生物降解是影响乙草胺环境效应和持效性的关键因子。因而,研究并明确乙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降解过程及影响因素对科学施用乙草胺,降低其环境风险性非常重要。本文的重点之一是研究土壤有机质和矿物组成对土壤吸附乙草胺特性的影响,二是着重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在不同浓度乙草胺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通过土壤脱氢酶的动态变化指示乙草胺对土壤环境的潜在风险。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有:(1)通过对乙草胺在不同土壤中吸附行为的研究表明乙草胺易于被各种土壤吸附,土壤的吸附规律能够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方程,拟合方程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微生物的作用并没有显著改变乙草胺的吸附规律,乙草胺的吸附受到土壤有机质和矿物组成的显著影响。(2)和未灭菌土壤相比乙草胺在各种灭菌的土壤中的残留量较未灭菌土壤显著增加,且未灭菌土壤中乙草胺的残留量与微生物量的变化密切相关,表明微生物活性大小是影响乙草胺降解的主要因素。(3)在培养初期,乙草胺对土壤中脱氢酶的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乙草胺的添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未施药的土壤中脱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施药土壤。因而,尽管乙草胺毒性较低,但对土壤的生物与化学环境的稳定性仍存在一定影响,施用乙草胺时,须根据土壤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因地制宜,遵循低量高效原则,降低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