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分子鉴定与同源性分析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对河北省发生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病原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病原分子的变异和进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已知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Tomato yellowleaf curl virus, TYLCV)基因组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PA1F/R,对河北省四个发病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为645bp的目的片段,并对其进行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出的目的片段与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这表明在河北省采集的4个病株样本均为感染了番茄黄化卷叶病。随后根据645bp特异性片段的测序结果重新设计一对反向引物PA2F/R,扩增病毒样品DNA-A的近全长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北4个病毒样品的全长为2781~2782个核苷酸,其基因组构成满足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的典型特征,共编码6个ORFs,分别是位于病毒链上的AV1基因(308-1084nt,编码CP)和AV2基因(148-498nt,编码与移动蛋白相关的蛋白)以及位于互补链上的AC1基因(1542-2615nt)、AC2基因(1226-1633nt)、AC3基因(1081-1485nt)和AC4基因(2171-2464nt)。在AV2和AC1之间含有一个非编码的基因间区(intergenic region, IR),IR区含有茎环结构和保守的九核苷酸序列TAATATT/AC。基因组比较发现,4个样品DNA-A与山东、上海、浙江、安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报道的TYLCV的同源性最高,均达99.0%以上,并与美洲、非洲及欧洲报道的TYLCV同属一个大的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北省采集的4个病株样本均为感染了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所致,而且极有可能同属于TYLCV-Israel株系的分离物。最后又以TYLCV-Handanquzhou样品为例,摸索出一套TYLCV侵染性克隆的制备方法,以期为日后的TYLCV抗病性育种以及TYLCV的病毒研究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MiRNAs是一类可以负性调控基因表达的小的非编码RNA。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些miRNAs在肿瘤发生中起到类似肿瘤抑癌基因的作用,而这一作用与肿瘤中表观遗传学机制异常有密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