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蓬山摩崖石刻的宗教审美空间建构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蓬山摩崖石刻位于川北南充市境内的营山县太蓬山,北邻川北门户巴中,主要是受唐朝崇佛风盛和北方石窟寺影响而开凿的中型宗教摩崖。集建筑、雕塑、诗文、书法艺术于一身,既受北方的石窟艺术所影响又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似与川北摩崖如出一辙实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魅力。但对于太蓬山摩崖石刻的研究还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考证方面,对其进一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以文艺学的视角对太蓬山摩崖石刻的各类审美文化进行整体性研究,进一步挖掘其宗教审美空间的特点及建构方式。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绵延千年的宗教摩崖,介绍太蓬山摩崖石刻的形成及概貌。追溯石刻文化的源流与摩崖石刻的发展,深入分析太蓬山摩崖石刻出现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乃至于最终形成何种太蓬山摩崖石刻。第二部分,多元共生的审美构成。分别从选址布局、诗与文、造像、书法四个方面分析其审美构成要素的形式特征。这部分的研究跨学科较多,主要用到了文学批评、图像学、书法批评等方法。第三部分,双重超越的宗教审美空间。独特的选址布局、诗文、造像、书法营造了太蓬山摩崖石刻静穆澄怀、平澹冲和的信仰空间和人情隽永的抒情空间。这部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借助广义叙述学的理论对太蓬山摩崖石刻的审美构成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一个更为整体化的面貌。从而分析其审美空间的建构,直指其背后宗教道场的功能意义。最后得出结论:太蓬山摩崖石刻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形式:选址布局、诗文、造像、书法的相互交融、动静结合、虚实互补,建构了静穆澄怀、平澹冲和、人情隽永的多层次宗教审美空间。宗教信仰以其建构的宗教审美空间为纽带得以传播,从而进一步形成此地独特的礼佛之风。
其他文献
在视觉艺术各专业中,色彩不仅仅用来塑造形体,表现客观对象的立体、空间、质感,而且成为传神、表情,体现一定意境、情调不可缺少的重要艺术手段。不论以写实、抽象等何种风格或手
这里讲的物分为动物、植物、静物三类。之前我们讲了状物作文的构成模块,提到了“后凸点”的概念,就是最与众不同的方面,就像那只会看新闻联播的猫咪。怎么在状物作文的“后凸点”模块中采用细节描写呢,我分三大点分述。  一、动物的细节(突出它的命运)。命运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但其实动物也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更可悲的是,它们的命运比人更不受自己掌控。比如一条狗生了崽,因为饲养问题而送给了亲戚,狗妈妈在发现孩子失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护理小儿腹泻时,中医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辨证施护,可防止传变,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不同年龄(0~14岁)儿童正常阑尾的长度和外径,评估正常阑尾长度、外径与儿童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健康体检并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2月于本社区实施社区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实施内科门诊治疗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高中物理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优化,涉及体验式教学和高中物理课堂体验式教学现状、教学设计及优化策略等议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综述法、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