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体制中的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在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要素禀赋结构下,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而形成的。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多数老工业基地,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面临传统体制的束缚和沉重的历史包袱,效益大幅下滑。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作者认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在于对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这是因为产权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规则,产权安排对企业绩效至关重要。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带来了企业效率低下、政企不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产权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微观上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产权残缺问题; 宏观上,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国有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其他非国有经济成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计量模型,作者又发现从整体上看,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于非国有企业。这从实践上证明了适当降低国有企业的比重,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的必要性。针对老工业基地不同行业的属性,本文提出了不同的产权多元化改革措施。竞争性行业应实行多种形式的“国退民进”; 垄断性行业可以借鉴国际上“黄金股”、国有民营等制度; 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的国有经济应适当保留。本文同时提出了促进产权多元化改革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如降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入市门坎;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