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黄土地基上机场高填方沉降规律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uchao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在西北黄土地区进行的机场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由此而引发的黄土高填方地基沉降问题备受学术界及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机场高填方变形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围绕黄土高填方沉降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宏观和细观规律、沉降影响因素及沉降计算等问题,以吕梁机场试验段黄土高填方原位监测为依托,结合室内单轴固结蠕变试验、电阻率试验及有限元数值反演分析、回归分析、工程类比分析等手段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根据大量监测结果深入分析得到了原地基与填筑体自身的工后沉降量、沉降速率随填土高度、平均填土速率和填土体的综合压实度的变化规律,采用修正的“FDA”方法和“沉降量-沉降速率”曲线方法来分离实测工后总沉降中主、次固结分量,便于指导工程设计、施工与工后沉降的预测。   (2)通过系统的原状和压实Q3黄土的室内单轴固结试验,得到了不同固结压力、不同含水率、不同压实度下Q3黄土的次固结变化规律,建立了考虑含水率、压实度的一维次固结经验模型和基于“修正次固结系数”的工后沉降计算方法,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3)通过大量的原状和压实Q3黄土的室内单轴蠕变试验,分析了黄土的蠕变机理,提出了Q3黄土的M-B蠕变模型,并采用等效蠕变模量E(t)来量化分析不同含水率、不同压实度下黄土的蠕变效应,建立了计算工后沉降的“微元体模型”和可以考虑“增湿蠕变效应”的工后沉降计算方法。   (4)研发了电阻率和固结仪联合测定仪,得到了压实Q3黄土在不同初始饱和度下的电阻率模型和电阻率-应变-时间关系,首次采用电阻率对含水量的敏感性程度分析方法来分离压实Q3黄土的主、次固结变形;通过测定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试样在不同高度处的中阻率及含水率来分析其孔隙性和水分随时间的迁移过程,进一步证实了基于土电阻率法的黄土细观变形规律研究的可行性。   (5)根据实测资料,基于“修正模量-分层迭代法”,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中的能够考虑软土粘弹塑性变形的SSC模型对高填方地基土体变形参数进行数值反演分析,得到了黄土高填方地基“概化层”变形参数随着填土荷载增大而呈非线性增大的规律,对未监测到的丢失变形及地基工后沉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再采用回归曲线方法、工程类比法、递推法和规范方法分别对吕梁机场工后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对比分析,认为基于递推法和有限元数值反演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低渗透率等优良的性能,成为未来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材料。收缩作为混凝土材料固有的时变特性,指混凝土构件在非荷载作用时的体积减小。如果不考虑温度,收缩主要包括化学收缩、自收缩、干燥收缩以及碳化收缩等。混凝土在收缩变形受到内外约束时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
格构轻钢结构是一种新的结构体系,由刚架密布的承重墙和楼面梁组成,刚架由上下弦热镀锌方(矩)型管和标准连接件通过自攻螺钉连接而成。标准连接件分为两种:宽度70mm的称为“小
由于地震动衰减关系在工程地震中的重要作用,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发表了上百篇的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是经验性的,即从大量的强震记录中总结出地震动衰减的主要影响
漏失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供水管网的漏失控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漏失问题,应对漏失原因及漏失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开发有效的漏失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重交通区地面径流中重金属污染,本文以南京绕城公路马群段为研究对象,进行降雨、路面沉积物及路面径流重金属监测试验、静态沉降试验和渗滤试验。   考察了降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随着西南地区的大力开发建设,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在山区展开,比如筑路、开矿、修建水坝等,这样就涉及到大量的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问题;另外,随着城市交通工程的
悬索桥是我国最常用的特大型桥梁之一,在使用过程中,车流量很大,负荷重,为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锚碇是悬索桥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往
由于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及扩展的复杂性,导致裂缝宽度计算的复杂性。至今,国内外已提出了多种裂缝宽度计算模型,各模型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表达形式亦各异。本文针对钢筋混凝
近年来的震害表明,基于强度的设计方法虽然减少了地震中的人员伤亡,但建筑物破坏所造成的巨额损失严重超出了人们所能接受的程度。在这一背景下,90年代初美国学者提出了基于性能
随着建筑加固改造业的不断发展,加固改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加固改造工程中经常涉及新旧混凝土的连接问题,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