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各种主义与学说争相并起。佛教也在这种既为了自身生存,也为了国家振兴之目的下,呈现出了一定的复兴之势。这其中,就以太虚大师于1922年所创办的武昌佛学院为标志,掀起了近代中国佛教改革与复兴的高潮。本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汲取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以求全面客观地论证分析与概括叙述。一方面,本文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以做到整体感知和细节描述的相结合,以便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原貌,具体如文献研究法、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本文采用非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如引入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将宗教与社会、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具体如个案研究法、比较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武昌佛学院的演进历程,即叙述其从1922年的初创,到1929年改称为世界佛学苑,再到1938年进行抗日西迁,以及1945年的复院,最后到1949年停办的历史进程。第二章为武昌佛学院的教育状况,从教师情况、课程情况及管理方式、学生情况及培养效果这三个层面,分别以武昌佛学院和世界佛学苑两个时期,来加以叙述其学僧培养的大致状况。第三章为武昌佛学院弘扬佛法的状况,分别从佛学研究及成果、佛物售卖、《海潮音》之发行、通俗性演讲与对外讲学、对外交流与访学这五个层面,来了解其弘扬佛法的大致情况。第四章为武昌佛学院的一般性社会活动,如监狱弘法、兴办小学、经费与图书募捐、内外交际等。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太虚大师所创建的武昌佛学院之研究,着重了解其发展历程、佛学人才培养,以及佛法弘扬的大致状况,进而展现出武昌佛学院的成就与局限,从而证明其在近代中国佛教复兴浪潮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因未能担负起引领时代潮流的重任,而最终随着民国的终结而烟消云散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