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检测HBV rtM204位点的自然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组、肝硬化组中发生的频率,探讨分析rtM204位点(YMDD)自然变异的临床意义。2.检测HBV rtN236位点的自然变异株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组以及肝硬化组中发生的频率,探讨该自然变异株与不同慢性肝病类型的关系。方法1.应用引物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患者拉米夫定rtM204V/I突变。2.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nt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酯rtN236T位点突变。结果1.在250例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拉米夫定rtM204V/I位点突变例(2%),其中1例为YIDD阳性,2例为YVDD阳性,2例为YIDD、YVDD混合型。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慢性乙肝患者乙肝基因分型C亚型占56.40%(141/250),B亚型占43.60%(109/250)。rtM204V/I变异与未变异组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型(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乙肝肝硬化)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患者HBV基因分型、性别、HBeAg状态、HBV DNA水平、ALT水平、AST水平对rtM204位点自然变异株的检出率无显著影响。rtM204位点自然变异与患者年龄的关系分析,变异组年龄(45.00±12.96岁)高于非变异组年龄(34.38±11.36岁),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慢性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rtN236T位点变异率为2.25%(4/178),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分型(包括慢性轻度、中度、重度、乙肝肝硬化)对该自然变异株的检出率无显著影响。结论1.在福建地区未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肝患者中存在拉米夫定rtM204V/I位点及阿德福韦酯的rtN236T位点的自然变异毒株,虽然二者的变异率均较低,但其可能是导致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原始无应答的潜在原因之一。2.本地区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慢性乙肝患者乙肝基因型为C型和B型,与本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