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当今世界的竞争情况来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取得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些举措表明我国正不断重视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国家创新水平,改变“中国制造”的格局,走向“中国创造”的大道。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企业毋庸置疑成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企业的创新实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企业创新主要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保持不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才能立足,而不是仅仅依赖稀缺的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然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的“绊脚石”,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高素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等。由此可知,员工创新行为才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须以提升员工创新行为为基础。 基于这种背景,本研究在心理学、管理学及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创新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以企事业单位员工为研究对象,分析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创新行为及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分析个人—组织匹配是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还是直接影响员工创新行为。 本研究首先在回顾了个人—组织匹配、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员工创新行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对北京、武汉、广州、深圳等多个地区的企业334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实证分析数据,并采用SPSS17.0和AMOS7.0等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基本得到证实,主要结论如下: (1)个人—组织匹配及其三个维度—价值观匹配、需求—供给匹配、要求—能力匹配均对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个人—组织匹配程度越高,创新自我效能感越高,更能够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产生。 (2)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创新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员工,员工创新行为水平就越高。 (3)通过回归模型比较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是个人—组织匹配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在个人—组织匹配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最终,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本研究认为企业须重视促进个人—组织匹配,并不断培养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感,营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氛围,才能够从一定程度提高组织情境中员工的创新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