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被称为现代美国总统职位的创始人,他在应对国内外危机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扩大了总统权力,使美国传统三权分立体制发生变化,总统取代国会成为联邦政府的权力中心,形成全新的现代美国总统制度并延续下来,对美国政府和世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现代美国总统职位变革方面的特殊贡献与特殊地位为切入点,通过考察美国总统职位在罗斯福执政时期所发生的历史性的变革,力求探讨现代美国总统职位确立的背景、特点、过程,以及对美国和世界历史、政治的深远影响,从而总结出美国这一典型的分权制国家能历经危机而依然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经验。本文第一章着力于概述美国传统的三权分立体制和总统制度,重新梳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的职责与相互制衡的关系,以及行政权在这一体制下的地位和作用,为后文的展开作铺垫。自制宪会议上创立总统制以来,由于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总统职位一直处于较弱的位置,一度受到国会的掣肘,与国会进行着漫长而曲折的政治斗争,直到20世纪初,美国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越来越多的卷入国际事务,并且发挥重要作用,国会和最高法院由于自身职能的特点和局限性,不能成为国内外事务的领导力量,因此,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后,成功应对国内外危机,总统的权力得到空前的加强,美国宪政机制发生革命性转变,联邦政府的绝对权威建立起来,总统开始成为三权分立体制的主导力量。第二章着力于分析总统职位在罗斯福时期发生变革的时代背景,有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美国最初的宪政体制设计的缺陷为总统权力的扩张提供了可能;第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内部矛盾不断显现出来,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要求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型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前提下,由国家来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改善劳资关系;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现代美国总统职位在外交方面的转型提供了契机;第四,罗斯福个人卓越的领导能力不容忽视,罗斯福在任期间的政治风格,对公众事务的领导能力以及其政治天赋,都是总统职位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因素。第三章具体阐述罗斯福在国内制度方面变革总统职位的各项举措,重点以“百日新政”、总统行政办公室的设立、对否决权及媒体的运用,以及改组最高法院之争等典型事件为切入点,来把握罗斯福在变革总统职位方面的独创之处。“百日新政”在总统与国会之间重新进行了一次权力的分配,也成为后继总统上任之初的政绩标准;总统办事机构的扩大为罗斯福开启“大政府”时代奠定了基础;改组最高法院之争是罗斯福扫清新政障碍的重大举措,它使最高法院转向支持罗斯福的新政政策,使美国社会开始进入联邦政府对经济和商业进行全面的、大幅度的管理与管制的时代。第四章围绕着罗斯福与孤立主义斗争的一系列外交事件展开论述。罗斯福本人有着强烈的国际主义思想,反对孤立主义。他于上任之初即致力于和苏联建交,绕过国会会见苏联大使,最终正式确立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对拉美奉行“睦邻政策”;在二战中积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通过了《租借法案》。罗斯福外交权力的扩张获得了最高法院的认可与支持,而他在二战中开辟的全新的外交权力则最终巩固了现代美国总统职位。第五章旨在总结现代美国总统职位变革的意义。全新的现代美国总统职位赋予了美国总统帝王般的权力,对联邦政府和国际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国内,传统三权分立体制发生变化,总统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主导;行政部门的规模和权力扩大;二元制联邦向一元制转变,;政党政治突破区域主义的限制,发展为全新的全国性的政党;后继总统纷纷效法罗斯福,将权力凌驾于国会之上。在国际领域,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影响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国争相走“罗斯福式”的改革之路;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头号强国,主导并左右战后国际格局。结论部分指出罗斯福时期总统职位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罗斯福深谙权力运用之道,面对危机将自己的政治技巧与行政改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方才树立全新的政治模式和全新的分权制衡模式。笔者通过将中国现状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所面临的困境作比较,得出本论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即希望通过对美国行政权的研究,达到对我国现阶段政府改革的借鉴作用。笔者提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几点建议:第一,完善我国宪政机制;第二;建立高效运转的行政部门;第三,扩大民主;第四,推进司法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