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结合语言统计和语言对比等方法,通过对33位越南北方人考察了越南语长调和短调的主体分布及其之间的异同特征并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等角度进行了声调之间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越南语单音词的声调在调型和调值等特征上基本没有受主元音长短的影响,但舒声和入声等韵尾对锐声和重声有一定的区别作用,使得舒入锐声在调域、调型和调值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舒入重声之间的调型保持一致,但调域上存在差异。(2)越南语单音词声调的主要特点是:平声是中高平调,调值44;玄声是中低降调,调值31;跌声是中高曲折调,调值435;问声可以看是中低曲折调,调值是411;舒锐声是前段有小凹形的升调,调值325;入锐声是高升调,调值55;舒、入重声都是中降调,调值分别是43和42。(3)不同性别下的声调特点主要是女性在问声、入重声的起点处和平声等调域比男姓高一些;不同年龄下声调之间的差异主要是青年人在问声和入重声的起点处以及舒重声的终点处等音高稍高于中年人。此外,本文在语言对比、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感知听辨和声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水平越南学生的汉语单字调习得情况进行考察,探讨了其习得中的普遍问题,发现:(1)学生对汉语单字调的感知能力和发音水平不是同步的,感知先于发音;(2)感知上阴平与去声相混是最典型的偏误;而发音上四声的偏误都有表现,主要是:阴平调型下降、调域偏低、与去声相混,阳平调域偏低、升幅不够迅速;上声起点偏高、折点推迟、只降不升或升幅不够高;去声起始处下降缓慢、终点降得不够低等问题;(3)四声偏误中,阴平与去声相混是中级阶段在感知上和发音上的僵化偏误,而去声降得不到位、上声只降不升等成了高级阶段发音上的“化石化”现象。文末,通过针对越南学生的汉语单字调习得中所存在的问题略作了成因的解释并提出了几点学习建议,希望能够为汉语学习的越南学生提供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