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1983年,山东省老年大学成立,正式掀开了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第一页。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多部门推动、多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格局,建立起“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多级老年教育体系网络。随着老年教育的不断发展,创新老年教育的体制机制愈发显得重要。领导管理模式是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关系着领导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稳定性和连贯性。但在目前,我国各省、市地区多种老年教育领导管理模式并存。其中,组织部及老干部局领导管理模式、民政部门及老龄委领导管理模式、教育部门领导管理模式占据较大比例。多种管理模式并存,为老年教育发展带来诸多阻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现存主要的老年教育领导管理模式进行研究,联系实例,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分析我国老年教育领导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发展策略。笔者通过文献研究、走访调查以及访谈等方法,分析当前主要的几种老年教育领导管理模式现状,探析其领导管理模式的特色。以上海为代表的教育部门领导管理模式,在运行体制上主要依靠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实现对各级老年学校的指导与监督。同时建立相应的支持服务体系,巩固教委及老年教育工作小组的领导管理地位。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另外两种管理模式,都无法通过自身行政部门对基层老年教育实施管理,且将教育部门边缘化,脱离了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老年教育领导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顶层设计不明,体制不顺,导致政出多门;(二)法律机制不健全,“教育类”文件支持力度不足;(三)经费标准投入不明,且总体投入量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打破思维定势,转变老年教育理念。从面向少数人办学的理念向面向全体老年人办学的理念转变;从“管办合一”的老年教育管理理念向“管办分离”的老年教育管理理念转变。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行之有效的老年教育制度系统。再者,立足实情,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教育领导体制。然后,整合多部门资源,形成社会合力。最后,明确经费投入标准,加大经费投入总量,保障老年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