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打入国际市场,国外的优秀影片也走进国人的生活,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在字幕翻译中,恰当的翻译理论的运用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角度,通过大量实例,对字幕翻译如何达到功能对等进行详细研究。为使研究内容更加翔实,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本文从多部热播影片,如《卧虎藏龙》、《功夫熊猫》、《阿凡达》、《画壁》等,选取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在字幕翻译的研究中实现奈达的功能对等,是一个非常富有成效的尝试。为使目的语观众获得与源语观众类似的感受和反应,字幕翻译在语言、文化、语用、审美等层面,都应体现出功能对等。在语言层面,因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字幕翻译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要求,译者通常采取的翻译策略包括语言成分的缩减、修辞手段的省略、语言成分的转换。同时,在不违反简洁性要求的前提下,语言成分的适当添加也有利于观众的理解和相似感受的产生;文化层面上,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导致字幕翻译工作者通常采取文化成分省略和文化转换的翻译策略。然而,一种有趣的现象是,在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是字幕翻译的一部分)中,译者通常会进行文化意味的添加,目的在于帮助目的语观众形成相关期待,使其对影片产生兴趣;语用层面上,译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境,确定原有字幕是否具有字面含义之外的语用含义,使翻译后的字幕传达与源文相同的语用信息;而在审美层面,原字幕的美感,尤其当原字幕包含诗词,歌曲的时候,应当在译文中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充分体现。本文结构如下:首先,文章介绍本研究所处背景和研究目标,并向读者陈述当前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方式方法,以及本研究的主要结构。其次,有关电影字幕翻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将得到系统回顾。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字幕和字幕翻译也将被严格定义,并详细分析字幕翻译的主要特点。接下来,文章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对奈达的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陈述,并指出因为本质上的相关性,功能对等理论和电影字幕翻译完全可以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研究的第四部分包括如何实现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并进行实例分析。本研究认为,根据字幕翻译特点,字幕翻译至少应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语用层面和审美层面实现功能对等。功能对等的实现方式应包括减译、增译、转译等。同时,本文对每一种实现功能对等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详细定义。最后,文章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价值在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字幕翻译的适用性,以及字幕翻译过程中应在语言、文化、语用和审美四个层面上采取的翻译策略。目前,电影字幕的翻译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由于篇幅有限,字幕翻译这一领域仍存在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