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节研究对象与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现在中国经济中起龙头作用的战略性地域,联接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与比较落后的内地,使东西两地区在经济上同时发展。中国现正在合理地开发并发展长江经济带,以此来缓解中国社会的最大难题——地区发展差异!从这点来讲,长江经济带具有中国任何其他地带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实施分层次的地区开发政策。五个经济特区的设立是使封闭的中国经济参与世界市场的一种实验。沿海地区的开发计划是,先开发地理上处于优势的沿海地带,扩大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并积极向世界市场迈进。在这种开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不少社会经济问题,但总体上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增加了中国决策者的自信心,促使其构想出其他地带开发计划:中国政府开放边疆地域同时推出了渤海湾开发计划、图们江三角地带开发计划、浦东及长江流域开发计划等大规模地区经济开发计划。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经济开发计划中,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最大意义的计划是浦东及长江经济带开发计划。因为,从整个国家经济开发战略上讲,该计划可以联接已有相当发展成就的沿海地区与比较后的内地,缩小东西地区之差异。此外浦东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还能使落后的内地从经济上依赖中央的状况中走上积极独立的地区开发之路。通过此开发计划,内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和现存经济基础,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缩小沿海地域与内地各方面的差距,可见此项计划具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的主要探讨问题是为了建立长江经济联合体而进行的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在现存的结构、布局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冲突的情况下是很必要的。调整工作是把现存的结构与布局转换为另一种形态,这里就有一个如何转换的问题,且这个课题超出了实证范围,带有很强的规范性质。处理规范性问题时,现实中存在着理解经济主体间的关系和冲突的复杂问题。尽管如此,把国民经济调整到理想状态既是国民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也是对付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的外在要求。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只能造成资源浪费,对国民经济起负面作用1,而且削弱国民经济的对外竞争力。 根据上述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本论文将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以设计出一个最理想的长江经济带开发蓝图。长江经济带联合体这一称呼意味着将长江经济带的三大经济圈开发成一个经济联合体。这项工作的关键是为建立长江经济联合体而进行的经济圈间和经济圈内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作为一个以经济方面为主的长江经济联合体需要统一的、稳定的计划和管理机构,该机构的职能在于制订开发计划,执行经济政策,管理工作过程,并且调节联合体内各方面经济圈之间的矛盾以及联合体与中央之间的矛盾。长江经济联合体最终将与沿海经济带构成中国经济的两大主轴,其中长江经济联合体因其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而显得尤其重要2。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趋严重,为实现社会稳定,保持可持续的增长可以建立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联合体作为一种政策选择与实验手段,来解决困扰近期与未来中国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本论文的意义正在于此。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对于这项工作,存在着两种争论。第一,现代地域经济发展当中,流域经济和地域经济哪个更重要。第二,能否建成一个经济联合体,以及该联合体的形成是否有意义。第一种争论是由观察现代产业化和地域经济发展潮流而产生,现代地域经济发展形态是由以河流为中心的流域经济转化为共同的经济条件为中心的地域经济,但是这种争论没有考虑到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在中国政治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以及由于地区之间缺乏交流所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成本。 第二种争论是从对改革开放以来日益严重的地方经济自我发展趋势的观察中产生。很多研究资料表明,中国经济南北交流比东西更频繁。原因有两条:第一,南北方向的交通网发达,而且南方有一个优良的国际港口——香港;第二,上海港不能够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以南北方向为主的交通体系的发展将引起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协调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投资饥饿、重复建设、产品结构趋同,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最终引起地区间的冲突。只有当上海真正起到经济龙头作用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够得到缓解。上海想要起到长江流域经济龙头和国际港口作用,首先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上海的“世界城市”(world city)化,开发杭州湾深水港。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