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明精髓,它提炼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之中,同时又被赋予在日常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历史使命。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于细微生活点滴,就需要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即通过强“魂”健“体”的方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路径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魂”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的“体”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作用力,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路径,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可行性,有利于其具象化的理解与生动性的表达。本文在贵州省、湖北省、山西省、江苏省及河南省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包括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等不同社会阶层进行了信息采集,并利用多种社会学计量模型,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的文化知识传授、文化传播、文化娱乐、文化传承四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特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对群众日常生活的精神状态有积极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注度受当地体系完善程度的影响较大,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向相关,但贵州省以个例存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问题具体表现为文化知识传授的差强人意,文化传播的良莠不齐,文化娱乐方式单一枯燥以及文化传承坐而论道、难以落实等。在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剖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网络文化的无序性、文化消费的庸俗化、机制体制不健全等发展瓶颈。而真正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还是要依靠基础教育,关键还是要重视文化传播与文化娱乐,重心还是在弘扬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因此作为影响深远的传播路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增强公共文化投入,以加深价值观念认知;二是提供多样文化传播途径,推动价值观念内化;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保障价值观念生活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