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班维尔小说《海》中的双我和写画探讨

来源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班维尔的代表作《海》自2005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广受评论界和读者的推崇。然而,绝大部分的评论(主要是书评)侧重于探讨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对小说的中心问题---再现---却语焉不详,尤其对其中的突出特点双我和写画涉及甚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海》中主人公对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再现,重点通过对自我再现中的双我现象和他人再现中的写画描写的分析,揭示《海》的再现中主体与客体、自我和世界以及想象与现实的冲突。论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主人公莫顿的人格分裂现象以及他对单一稳定自我的探求。在这一自我再现的过程中,双我是最为突出的特点。通过列举双我在小说中的表现和作用,本文认为双我的产生源自于莫顿对死亡的恐惧。第二部分论证莫顿对他人,特别是小说中四个重要的女性角色的再现。这一过程中,莫顿眼中的他人均是他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而成,而且他画家的双我也赋予他人再现以写画的特质。第三部分探讨莫顿在再现周遭世界时的情感误置现象,从而完整地展示了再现的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部分的阐释,本文得出结论:班维尔通过主人公对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再现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从而在意识与世界这一对立的两极之间构建了平衡。
其他文献
欧文·威斯特,美国“西部牛仔小说之父”,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代表作《弗吉尼亚人》自1902年发表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并成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并购的国际化发展道路。然而,虽然跨国并购风潮愈演愈烈,但事实表明,大多数跨国并购
鑫洋摄影协会北京俱乐部于2014年10月19日,在紫玉山庄俱乐部召开了2014年度摄影爱好者研讨会。  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朱宪民大师、中国企业家摄影协会主席高文林大师受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做了精彩发言。朱宪民大师就现场的摄影爱好者的三十余幅作品进行了实例点评,给予了专业性的技术指导。朱大师还就摄影的理念与大家进行了探讨,他提出,新的时代在变化,随着视觉影像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记录生活的方式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