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锡伯族是我国一支英勇善战且古老的少数民族,现主要分布在新疆察布查尔地区和东北地区。尽管锡伯族分居于西北和东北两地,生活环境有所不同,但是根植于民族传统沃土中的文化精神却完全相同,两地的民歌都反映了锡伯族顽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锡伯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锡伯族在特定的历史发展和地域环境背景下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这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本文从民族文化艺术生存、保护、传承以及发展的角度入手,借鉴了艺术学的理论与民族声乐学的研究成果,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分析法,对锡伯族民歌的演唱进行深入研究,多方面挖掘其艺术价值,努力寻找挽救这一民族艺术瑰宝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大量的史实记载,介绍了锡伯族民歌生存的文化背景及锡伯族民歌的发展概况。第一节和第二节描述了锡伯族民居的生态环境、历史背景、语言文字及生活习俗。第三节和第四节主要对锡伯族民歌的分类和锡伯族民歌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的重心是描述锡伯族民歌的演唱及艺术特征。本章共分为四小节,分别从锡伯族民歌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锡伯族民歌的歌词格律、调式旋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大量地阅读文献和实地采风,归纳出锡伯族民歌的五种特有的传承方式,即家族传承、专业传承、民俗礼仪传承、教育传承以及媒体传承,每种传承方式自成一节进行描述。第四部分从学术的专业角度,理解和解释了如何在锡伯族民歌原有形式上进行创新,创新的角度分别为歌词的创作、演唱方法的借鉴以及演唱形式的丰富发展。试图在不破坏其原始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新,使得改良后的锡伯族民歌具有更加完整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时尚的气息、生动的艺术感染力以及经久不衰的传唱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