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盈余与股票回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公司特性和损失的视角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窗口期下盈余回报关系特点的问题,以及盈余反应系数的自身特性问题。首先,分析盈余反应系数具有的非线性特点,盈利和损失时盈余反应系数不同以及公司特性的特点。然后,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使用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以及包含公司特性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论文选取2002-2008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长短两个窗口期的方式累计超额股票回报,在短窗口期下得到有效样本6948个,在长窗口期下得到有效样本6097个。使用两个窗口期下的全体样本和盈利样本,分别对模型中两个主要变量未预期盈余和累计超额股票回报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对盈余反应系数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非线性模型比线性模型更好地反应了会计盈余信息。同时比较了全体样本和盈利样本下的实证结果,分析得出盈利样本的盈余反应系数比损失样本的盈余反应系数大的结论。在长短窗口期样本数据回归结果的比较中,发现未预期盈余是长窗口期下反应股价变动的更有效的信息。在后一部分的实证内容中,使用长窗口期下的样本数据,分别分析了非线性因素、盈利损失因素和公司特性因素对未预期盈余解释累计超额股票回报能力增强的贡献程度。得出公司特性在这种解释能力增量上占最大的比重。而非线性因素和盈利损失因素那个更大没法确定,因为因素的叠加可能增强一个的解释能力,而减弱另一个的解释能力。考虑到非线性问题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样本选择以及窗口期问题,论文最后指出了今后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2000年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