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和Müller肌功能不全或者完全丧失,上睑上抬困难或不能上抬,使一侧或双侧眼睑低于正常位置。上睑下垂对患者的外观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时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上睑下垂十分重要。手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利用提上睑肌的手术,一种是利用额肌的手术。当提上睑肌肌力在大于等于4mm时,选择提上睑肌缩短术;当提上睑肌肌力小于4mm时,采用额肌相关术式。额肌和提上睑肌肌肉走行方向不同,利用额肌将上睑抬起,不符合眼睑生理结构,术后眼睑外形不理想,重睑弧度不自然,眼睑迟滞现象明显,眼睑闭合不全持续时间长。因此,我们在提上睑肌缩短术中通过完整保留Müller肌,利用Müller肌,扩大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手术适用范围,同时简化手术过程,观察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提上睑肌肌力为3-7mm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40例57眼,年龄6-23岁,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20例27眼,男性10例,女性10例,其中重度上睑下垂3例,中度17例,平均年龄12.35±4.34岁;实验组20例30眼,男性13例,女性7例,其中重度上睑下垂4例,中度16例,平均年龄12.7±5.2岁。两组的年龄、性别、上睑下垂严重程度经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对照组采用传统提上睑肌缩短术,实验组应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指标包括:(1)手术时间。(2)手术过程中出血量。(3)矫正有效率: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按照上睑下垂矫正度评价标准,矫正:上睑缘遮盖角膜≤2mm;过矫: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不足1mm或更高;欠矫:上睑缘遮盖角膜>2mm[1]。矫正有效率=矫正例数/全部病例数。(4)双眼角膜反光点至上睑缘的距离(MRD):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记录。(5)眼睑闭合不全情况:术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记录。(6)暴露性角膜炎: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发生情况。(7)结膜脱垂:术后1天、1周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时间实验组为28.6±5.44min,对照组36.05±4.9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实验组为5.4±1.11ml,对照组6.87±0.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矫正有效率(1)术后1月:实验组为96.7%(29/30),对照组77.8%(2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月:实验组为93.3%(28/30),对照组74.1%(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月:实验组为90.0%(27/30),对照组70.4%(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月:实验组为90.0%(27/30),对照组70.4%(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RD对比(1)术前:对照组MRD平均值1.01±1.14mm,实验组MRD平均值1.18±1.0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个月:对照组MRD平均值3.11±0.50mm,实验组MRD平均值3.52±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个月:对照组MRD平均值3.86±0.18mm,实验组MRD平均值3.97±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个月:对照组MRD平均值2.92±0.40mm,实验组MRD平均值3.42±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2个月:对照组MRD平均值2.98±0.47mm,实验组MRD平均值3.43±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眼睑闭合不全情况(1)术后1月眼睑闭合不全量:对照组为3.39±0.32mm,实验组3.06±0.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月眼睑闭合不全量:对照组为1.81±0.46mm,实验组1.48±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月眼睑闭合不全量:对照组为0.70±0.26mm,实验组0.33±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2月眼睑闭合不全量:对照组为0.33±0.22mm,实验组0.10±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暴露性角膜炎(1)术后1周,对照组暴露性角膜炎5例7眼,实验组1例2眼,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对照组25.9%(7/27),实验组6.7%(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月,对照组暴露性角膜炎3例4眼,实验组无暴露性角膜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对照组14.8%(4/27),实验组无患者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术后3月、6月、12月的随访中,均未发现暴露性角膜炎。7.结膜脱垂(1)术后1天:对照组4例6眼患者,实验组1例1眼术后第一天出现了结膜脱垂。结膜脱垂发生率:对照组22.2%(6/27),实验组3.3%(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周:及时给予对应处理后,上述患者结膜脱垂现象消失,无结膜脱垂再发生。术后1月、3月、6月,无患者出现结膜脱垂。结论:1.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反应轻且恢复较快。2.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完整保留Müller肌,简化手术过程,扩大了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手术适用范围。3.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4.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