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T方程的广东省能源反弹效应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能源紧缺状况的愈演愈烈,能源安全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强省、能源消费大省的广东来说,能源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充足的能源作为经济腾飞的后盾,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另一方面能源供给匮乏,对外依存度高,90%以上能源消费依靠进口或外购,为解决这一矛盾,广东省采取何种节能减排措施就显得尤其关键。世界上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表明,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能源节省的一种有效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Jevons悖论在能源经济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引起广泛争议,而我国能源反弹效应尤其是省际层面的反弹效应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基于广东省21个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分析、区域差异工具和完全因素分解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广东省能源反弹效应的产生机制,同时改进反弹测算模型并深入分析提高能源效率对广东省分区域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首先,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论述反弹效应的作用机制,微观层面上分别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对能源反弹效应进行分解,宏观层面是从 IPAT方程出发推导出能源消费在经济增长速度中的临界条件,并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的拐点进行求解。其次,引入影响能源效率的产业结构调整变量来分解能源强度,建立能源反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同时指出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广东省能源强度减少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第二产业能源效率的增加,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动则对能源强度的下降所起的作用很小。第三,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因子分析法等区域差异工具来研究广东省能源消费不同地区配置,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能源效率提高广东省反弹效应的存在,低耗能高产出区、高耗能低产出区和低耗能低产出区的平均反弹效应值分别为17.91%、10.82%和8.10%,这说明技术效率带来的潜在能源节约量并没有完全实现,有相当一部分能源节约因为规模效应而被抵消掉。
其他文献
摘要:正确认识和改进“电灌”是摆脱“人灌”的途径和手段,通过计算机动态交互网络技术,发展半开放的教学网络,采用合理的刺激策略,以小组协作形式,促进良性竞争,有助于因材施教,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网络;动态交互技术;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06-02  目前,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教
非均衡理论思想认为,一国经济发展具有层次性,不同层级经济发展呈现特征受金融资源供给影响。以发展增长“极”的方式,将有限金融资源配置于高效益区域,通过“四重效应”带动其
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写为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其中的资本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同时也包括股本资本的成本。它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能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