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以来,人们对奶牛的选育一直偏重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伴随而来的是奶牛的繁殖能力、使用寿命等性能的恶化,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奶牛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奶牛的选育不仅应当重视产奶量的提高,还应当兼顾奶牛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寿命。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准确把握影响奶牛上述性能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和奶牛性能密切相关的体型外貌特征。本研究拟通过统计分析,估计奶牛的体型外貌特征对产奶量、产犊间隔和功能寿命的影响程度,为我国的荷斯坦奶牛的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利用山东省济南市佳宝第一奶牛牧场的2034头奶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7-2006年之间的20127条测定日记录,并对其进行了体型外貌评定,利用SAS9.0、MTDREML等统计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旨在(1)确定影响奶牛产奶量、产犊间隔、功能寿命的因素,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2)计算奶牛体型各描述性状、综合性状对上述性能的表型相关或遗传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1)蹄角度、体况、尻宽、乳房质地、胸宽(相关系数依次为0.645、0.503、0.615、0.440、0.420)对功能寿命的相关程度最高,且都达到了极显著,进一步对功能寿命(y)与体型性状(xi)进行协方差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y=-701.556+0.099X1+0.005X2+7.691X3+16.646X4+ 10.425X5+13.128X6,R2为0.8934;(2)同305天产奶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的体貌特征有:前端、大小、胸宽、尻角度、尻宽、蹄角度、乳房深度、体况,且均同305天奶量呈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从-0.103到-0.009),其他的描述性状都同奶牛的305天奶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骨质地、乳房质地、悬韧带、后附着宽度、棱角性的相关系数检验达到了显著,它们的值分别是0.08624、0.05147、0.06236、0.07323和0.07692。进一步对305天奶量(y)与体型性状(xi)进行协方差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y=-6148.558+0.788654X1-19.198776X2-4.884505X3-2.840869X4+21.979614X5-85.392306X6,R2为0.8934;(3)同产犊间隔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的体貌特征有:尻角度、尻宽、乳房质地、悬韧带、前乳房附着、棱角性、体况等,其中除了体况与产犊间隔的相关达到了负相关外,其它的性状同产犊间隔均呈正相关。进一步对产犊间隔(y)与体型性状(xi)进行协方差分析后,建立了如下回归方程:y= 221.466+0.0047385X1+0.2881840X2+ 0.9689373X3-0.4973386X4+1.2027811X5-6.5679612X6,R2=0.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