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浸渍LSM提高LSCF-GDC复合阴极电性能的研究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SOFC中低温化是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在SOFC中低温化的发展过程中,对SOFC材料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电池总的极化损耗主要是由阴极的极化阻抗所引起。制备高混合电导的复合阴极能有效提高阴极的电性能。本课题采用传统的机械混合法制备性能较高的LSCF-GDC复合阴极骨架,并通过化学浸渍法浸渍LSM来提高复合阴极的电化学性能和LSCF在工作温度下的长期稳定性,本文着重讨论了浓度、pH值、络合剂等因素对化学浸渍效果及阴极电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改变骨架中LSCF、GDC两种材料的比值,获得电性能优良的三相复合阴极。通过XRD分析可知,采用溶胶凝胶法能制得较纯的La0.6Sr0.4Co0.2Fe0.80O3-δ (LSCF)相,LSM浸渍到复合阴极骨架中没有发生偏析,而是生成较纯的La0.85Sr0.15MnO3 (LSM)物相。在阴极骨架的制备实验中,由SEM图可知,1080℃下烧制的LSCF-GDC阴极骨架有较好的孔隙结构且颗粒结合较紧密。800℃保温3h焙烧的浸渍颗粒与阴极骨架结合良好,且没有发生团聚现象。通过背散射扫描观察可知,阴极中LSCF相、GDC相和空隙的均匀性良好,有利于提高阴极的三相界面线长度。实验采用EDTA+柠檬酸(1:1)的混合物为络合剂、乙醇+氨水的混合液作为补给溶剂、pH调成弱碱性、阴极骨架进行真空处理与加热处理,能够有较好的浸渍效果且获得最佳浸渍量7.1wt%/次(浸渍材料与阴极骨架的质量百分比)。通过SEM图和阴极极化阻抗测试对不同条件浸渍的阴极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浸渍液呈中性或弱酸性时,焙烧后生成的LSM颗粒堵塞在阴极的孔口;当浸渍液呈弱碱性,LSM颗粒附着在阴极骨架的孔壁上;浸渍液浓度为0.3mol/L时,生成的LSM纳米颗粒能较均匀地分布在阴极骨架内壁。当阴极骨架中LSCF:GDC为3:1时,浸渍后获得较低极化阻抗为0.36Ωcm2。随着浸渍次数的增加,浸渍量先增加后平缓,浸渍量在的第4次可达最高值32.5wt%,此时浸渍颗粒已经封住阴极表面的孔洞。随着浸渍次数的增加,阴极的极化阻抗先减后增,浸渍了3次的复合阴极有最低极化阻抗0.16Ωm2。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最佳浸渍方案的单电池与未浸渍单电池的功率密度、长期稳定性进行测试,750℃测试温度下浸渍LSM的单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为0.645Wcm-2,而未浸渍的单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仅为0.503 Wcm-2。通过100h的长期稳定性的测试,未浸渍的单电池输出电压先增后减,100h后电池总衰减率为2.34%。而浸渍的单电池输出电压持续上升,工作到80h后输出电压才开始有降低的趋势,且第80h-第100h内的衰减率仅为0.403%。
其他文献
随着各国家工业的不断发展,无损检测作为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从而得到更多的关注。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物体的光、声、电磁
耕作过程中,牵引力、变形力和土壤应力等多种力相互作用。详细研究不同环境下力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耕作过程。影响上述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