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流致振动数值模拟及其机理研宄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柱体的流致振动问题广泛存在于机械工程、海洋工程等诸多领域,然而圆柱(群)流致振动问题及其复杂,虽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学术界对此问题仍未达到深刻。开展圆柱(群)流致振动的研究,深入理解圆柱间的相互作用,准确预报圆柱(群)响应特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提高VIVACE海流能利用装置的能量转化系数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对圆柱(群)流致振动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圆柱(群)流致振动的机理。本文追踪了国内外有关圆柱流致振动的研究动向,对一系列热点问题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单圆柱涡激振动、串列和并列双圆柱流致振动以及正方形排列四圆柱流致振动。论文系统总结了圆柱(群)流致振动的响应和尾流特性变化规律,研究与讨论了间距比对圆柱(群)流致振动的影响以及相邻圆柱间的耦合机制,深度剖析了圆柱(群)流致振动中出现的新现象,及其背后的物理本质和机理。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了如下有价值的结论:  1、单圆柱涡激振动中,流向振动对横向振动的影响主要存在于锁定区间。当折合流速Ur≧8.0时,圆柱涡激振动的阻力均值小于圆柱绕流的阻力均值,这是由于涡激振动时脱落旋涡离圆柱底部更远,以及升力和位移之间相位差发生180°跳跃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2、间距比为s/D=2.5并列双圆柱流致振动中首次发现了两圆柱振动不对称和新迟滞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阻流比B≧0.08时,不对称区间和新迟滞现象均消失。  3、并列双圆柱流致振动( s/D=2.5和s/D=5.0)中出现了8种不同的尾流模式,分别为不规律模式、同相同步、反相同步、偏斜反相同步、同相FF、长周期同相FF、异相FF和混合模式。  4、间距比为s/D=1.5串列双圆柱间的耦合机制明显不同于间距比s/D=3.0和s/D=5.0时的情况。当间距比s/D=3.0以后,上游圆柱的响应开始与单圆柱涡激振动相似,但在其下端分支和非同步区域之间的过渡区间并未出现迟滞现象,说明了下游圆柱对上游圆柱的影响要比传统观点认为的显著。与间距比s/D=1.5和s/D=5.0时两圆柱的响应出现迟滞现象不同,间距比s/D=3.0的流致振动中并未出现迟滞现象。  5、正方形排列(s/D=5.0)四圆柱流致振动中,上游两圆柱的最大振幅相同,均为Ymax/d=0.65,与单圆柱涡激振动振幅接近。下游两圆柱的最大振幅不同,分别为Ymax/d=1.01和 max=Ymax/d=0.997,分别比单圆柱涡激振动振幅增大了77.2%和74.8%。  6、正方形排列(s/D=5.0)四圆柱流致振动中各圆柱响应均出现了三个不对称区间,分别为第一不对称区间( U r=4.7∽6.07)、第二不对称区间( U r=6.9∽7.2)和第三不对称区间( U r=10.5∽50.0)。进入不对称区间以后,尾流呈现出类似于并列双圆柱流致振动中出现的宽、窄尾流现象。随着折合流速的增加,两圆柱振幅差距减小,尾流宽度差距也缩小。  总之,本文从单圆柱涡激振动入手,研究了单圆柱涡激振动的基本规律;并进一步模拟了串列和并列双圆柱流致振动,分析了关键参数对振动响应的影响以及振动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和机理;初步开展了正方形排列四圆柱流致振动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基本的流致响应、振动特性、尾流模式,揭示了圆柱流致响应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的创新性成果为深刻认识圆柱(群)流致振动现象和机理提供了有学术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依据"安徽省宁国县东南部地区1∶5万地球化学普查"项目,在宁国市唐舍地区完成了部分地段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有价值的异常,开展1∶1万土壤剖面测量对宁国市唐舍地区
该论文的开始为引言,主要谈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应作为理论,更应成为人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出长江流域防洪问题是十分受关注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因素,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成矿时代较新,绝大多数形成于中-新生代,主要产于岛弧环境和大陆边缘环境中形成的陆相火山岩系。现广泛分为低硫型、高
  通过对旌德地区矿产特征系统分析和总结,发现各矿化类型与旌德岩体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本文以成矿系统学的观点为指导,在不同矿化类型的成因联系研究基础上,对不同矿床类型的
  通过对庐枞盆地泥河铁矿床和宁芜盆地陶村铁矿床特征的系统分析,经对两矿床地质背景、围岩蚀变、矿体分布规律以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对比,初步分析了泥河铁矿与"陶村式"铁矿成
该文建立了一种新的水力及水质计算模型--斜分层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在水平分层模型的基础上,吸取σ坐标分层模型适应多变水下地形的优点,适用于模拟具有上下游落差大、岸
  文章对安徽省滁州地区金矿的成因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区内金矿成矿类型为接触交代型和微细浸染型(似卡林型),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琅琊山组是金矿的主要赋矿层
  巢湖地学实习基地平顶山向斜西翼,一盘山公路揭露的人工露头,发现高骊山组地层的缺失。根据野外观察缺失地层层位,野外走向追索,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存在一走向逆断层。
该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燃煤锅炉集中供暖、燃油锅炉单体建筑物供暖、天然气锅炉单体建筑物供暖、天然气单户供暖、人工气单户供暖、电采暖等六种采暖系统.首先计算出各方案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