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于2012年10月-2019年6月因AO B2型胸腰段骨折于我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确定骨折分型及椎间盘损伤程度。疼痛程度测量包括腰痛VAS评分,神经功能评估采用ASIA分级,影像学测量包括胸腰椎后凸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对AO B2型胸腰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于2012年10月-2019年6月因AO B2型胸腰段骨折于我科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腰段脊柱正侧位片、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确定骨折分型及椎间盘损伤程度。疼痛程度测量包括腰痛VAS评分,神经功能评估采用ASIA分级,影像学测量包括胸腰椎后凸Cobb角,骨折节段局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间盘损伤程度采用Sander等人提出的的影像学分型。并对测量指标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末次随访时间30.2±20.1个月。其中合并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患者17例,无椎间盘损伤患者21例。术前平均Cobb角16.78°±9.08°,术后平均Cobb角5.76°±7.89°,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12.67°±12.79°。椎间盘损伤组和无椎间盘损伤组术前及术后Cobb角,局部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无统计学差异,椎间盘损伤组和无椎间盘损伤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18.59°±13.74°vs8.16°±9.99°),局部后凸角(11.88°±8.83°vs 6.55°±4.89°)及椎体前缘高度比值(77.16%±18.07%vs 90.83%±9.26%)有统计学差异(p<0.05)。5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并发症,椎间盘损伤组内固定失败发生率较无椎间盘损伤组有明显差异(29.4%vs 0,p<0.05)。结论:椎间盘损伤在AO B2型胸腰段骨折中常见但易被忽略。骨折节段椎间盘损伤可能影响脊柱稳定性,导致后路内固定术后后凸矫正丢失,甚至内固定失败。对于合并椎间盘损伤的AO B2型胸腰段骨折患者,椎间融合损伤节段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数百万的困境儿童,其数量还在不断地增长。困境儿童的人口基数庞大,并且恶性伤童事件层出不穷,这导致困境儿童的生存环境十分堪忧。目前,国家和政府将更多地关注转移到困境儿童这一群体,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期望通过提供专业性的社工服务项目来改变困境儿童的现状,在这样的专业服务过程中,学者发现这些困境儿童的生命意义不足,具体表现为情绪消极,缺乏对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
背景:瘢痕疙瘩是一种严重的伤口愈合障碍导致的美学问题,它不仅在外观上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还可引发患者瘙痒、疼痛及关节运动障碍等症状。由于其的难治性及易复发性,常给临床治疗带来难题。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经临床证实可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如: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压力疗法、激光疗法、冷冻疗法、高压氧疗及皮质类固醇、肉毒素、抗肿瘤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局部内注射治疗。但多数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仍不令人满意,其最佳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失能老年人群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社会大众和国家更多的关注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却忽视了其照顾者群体。尤其是在我国家庭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即便多种多样的养老方式层出不穷,大部分失能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照顾者在长期照顾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对其个人乃至家庭生活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承受着巨大的照顾压力。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多加关注失能老人照顾者群体,并积极
目的:探讨骨性并指的影像学分型、解剖特点及其对手术指征以及手术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骨性并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涉及76个指蹼,根据骨关节影像学特点分为骨融合型及骨桥型,总结这两型骨性并指发生的部位、节段、解剖特点以及是否伴有功能障碍,并随访根据不同分型采取相应方案手术后的指蹼、指体、指甲形态、手指关节稳定性以及屈伸功能。结果:骨融合型57个指蹼,可表现为骨量正常或者骨量缺失;骨桥型
背景:近年来随着单髁膝关节假体生存率的不断提高,单髁膝关节置换逐渐再次获得外科医生的青睐,但是关于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何种假体更具有优越性始终存在争议。目的:探索单髁膝关节活动平台假体和固定平台假体哪种假体对患者预后获益更大。方法:本文收集1988年至今所有单髁膝关节活动平台假体和固定平台假体相关的临床试验文献,提取文献基本特征、Knee society score、Knee functional
研究背景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良/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HIFU消融主要依赖于焦域处的超声热效应,因此,对焦域温度变化进行精确、实时的测量是实现HIFU精准治疗的关键。目前,基于磁共振引导的HIFU是唯一能够实现在HIFU临床治疗中对焦域温度分布进行测量的技术。虽然该技术能够较为
目的分析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R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方法以及预后,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成人Xp11.2tRCC患者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2例Xp11.2tRCC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7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加突出“全人”的健康理念,不仅关注“治病”,更要关注“医人”。在这样的趋势下,医学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已经开始迫不及待。本文是关于研究医务社工实习生介入C医院门诊开展服务后产生的一系列反思过程的研究。对于医院门诊来说,患者产生剧烈的医疗恐惧、家属拥有强烈的就医咨询、医护人员面临强大的工作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引入门诊可以适当缓解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选取了笔者及在C医
目的:研究对慢性创面患者进行真空辅助闭合技术(VAC)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烧伤/医疗美容整形科2010年3月7日至2020年3月7日收治的96例慢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予以创面清创后真空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植皮治疗,对照组52例,予以彻底清创后植皮及换药处理,分别对比患者接受治疗7天后植皮存活显效率,及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发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有着稳步、持续的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9年末,我国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次,对外劳务合作在深化双边经济合作、缓解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矛盾、助力扶贫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外务工人员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