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讨论的是大学专业音乐学生的表演心理问题,结合各个流派的心理疗法对患有音乐表演焦虑的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系统干预,并探讨干预的作用及效果。研究目的:让音乐专业大学生的站在台上的表演焦虑得到缓解;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表演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产生表演焦虑的认知、环境及人格等因素;设计针对音乐专业大学生表演焦虑的干预方案及长远发展方案,主动减少焦虑对音乐专业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探讨心理干预对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表演焦虑的作用及效果。研究过程:(1)在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的大一大二的学生群体里发布招募信息,寻找具有潜在音乐表演焦虑的大学生,并承诺对其进行干预与帮助。(2)对3名被试用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通过摄入性会谈搜集资料。(3)制定音乐表演焦虑的心理发展干预方案,对3名被试采用小样本系列观察AB实验设计研究法。用焦虑自评量表、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焦虑自评量表、被试的自我主观报告以及干预结束在演奏厅的实际表演记录的作为评估被试在舞台上的表演焦虑水平的工具。案例描述:3名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大学生(女,年龄在19到21岁之间),遭受严重的音乐表演焦虑折磨,在整个专业音乐学习中表现焦虑,并长期受到音乐表演焦虑所带来的痛苦折磨。被试在主观报告中写道:“每次上台前,我都想上厕所,又想喝水,不敢看老师表情。”“上台前很紧张,会有轻微发抖,整个表演过程发挥不到平时水平的一般,很苦恼。”“上台后感觉手脚冰冷,忍不住发抖,不喜欢别人盯着我看。”结果:干预以后3名被试的主观报告焦虑水平有所下降,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焦虑自评量表的分数与干预前相比有所下降。在最后的登台表演过程中,发抖、出汗、僵硬等现象也确实有所减轻及缓解。80天以后对所有被试进行回访,无复发现象。结论:成长经历和人格因素对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的表演焦虑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失败的音乐表演经历会强化被试的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对于被试的音乐焦虑情绪而言能起到中介或调节作用;系统脱敏法能够有效地降低被试的表演焦虑水平;模仿法及暗示法能让被试学习成功的音乐表演者的积极体验;音乐疗法能调节被试的情绪并进一步强化被试对于音乐表演的积极体验。经初步验证,综合心理疗法对干预音乐专业大学生的表演焦虑具有积极影响,并且效果持久,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