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记考》补编考证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el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报告所做工作如下:一、补充《登科记考》失载或诸家未补及之唐五代进士、明经、诸科、制科等科目之及第者;二是汇集诸家补订各条于相应年份科目之下;三是校正、核对、补充各家正补文章所引用的原始材料,并对其中矛盾、舛误之处进行比较、考校,择善而从;四、以补证方式对《登科记考》所载或后人补遗的及第人传记材料,其中主要是徐松以后所发现的墓志材料进行补充.五、对徐氏附考诸及第人及新补入年份不明之及第人,根据资料进行推测,以期将其及第时间具体到每个时段,如初唐,宣宗朝,天宝年间等,既提供认识一个时段基本科举情况的轮廓,亦为将来进一步准确系年打好基础.报告最后附录有关唐五代进士及第的称谓问题及独立订补《登科记考》的文章若干,以见对《登科记考》相关问题的初步思考.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讽喻"笼统地概括历史题材小说的价值,并且在理论上过多纠缠于"虚实"比重的定量分析,而忽略了由文学的本体特征出发对该艺术部类展开进一步明确的阐释.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世纪乃至千年的结尾,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来临的前奏.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
该文通过分析林语堂创作与中国现代文学主流取向的疏离关系,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锋面中独特的话题营造方式,旨在中国现代文学特定历史语境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宏观背景下探寻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