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与生命。关于VMC患儿室性早搏的治疗与预后,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它是一种评价自主神经活动的定量指标。实践证明,HRV指标优于心室晚电位、电交替、左室射血分数、心内电生理试验等检查,是一种无创、可信、敏感的检测手段。许多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的HRV均降低。进行HRV分析,在临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儿科领域HRV的研究起步相对晚些,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大样本有关VMC患儿的HRV分析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检测VMC患儿HRV指标,判断VMC患儿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情况,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的关系以及自主神经昼夜节律的变化规律以及HRV异常的灵敏性,探讨HRV分析对VMC患儿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为VMC的患儿80例做为VMC组,均为急性期患儿,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6.0-14岁,平均年龄9.5岁。根据是否发生室性早搏将VMC组分为室早组和非室早组,室性早搏按LOWN氏分级,分为两组,其中Ⅰ、Ⅱ级为一组(L1-L2组),共27例,Ⅲ、Ⅳ、Ⅴ级(L3-L5组)为一组,共21例。对照组均为无基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影响<WP=31>自主神经活动病史的健康体检小儿。共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6.0-14岁,平均9.8岁。VMC组与对照组小儿体重评价均采用离差法,体重均在X±2SD以内。采用美国康泰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TLC3000A十二导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对各组小儿进行监测。所有小儿一周内均未服用影响心脏活性的药物。所采用指标为HRV时域指标,包括①总体标准差(SDNN):全程所有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②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每5分钟时间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③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全程每5分钟一段的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④差值均方根值(RMSSD):全程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⑤PNN50:在一段时间内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个数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时程有24小时、觉醒期(8:00-21:00)、睡眠期(21:00-6:00),每小时HRV时域指标取点制成曲线图。对80例VMC患儿的HRV指标SDNN、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CK-MB)、X线、心脏彩色多普勒(Doppler)、动态心电图(DCG)有异常改变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 (1)心肌炎患儿室早组和非室早组HRV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室早组和非室早组HRV值有显著差异;L1-L2 组与L3-L5组亦有显著差异。(2)心肌炎组觉醒期HRV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3)心肌炎组睡眠期HRV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4)每小时时域指标取点制成的曲线图,心肌炎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以PNN50、RMSSD变化幅度最显著。(5)80例VMC患儿的HRV指标SDNN、CK-MB、X线、心脏Doppler、<WP=32>DCG有异常改变的例数统计,以SDNN异常改变的百分数最高(83.8%)。结论 (1)VMC患儿迷走神经功能受损,HRV分析可以做为诊断VMC的一项较灵敏的指标。(2)VMC患儿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RV分析可以做为VMC患儿室性心律失常预后的一项指标。(3)VMC患儿的自主神经活动失去正常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4)应用改变HRV的药物治疗VMC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AD的患者数日益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由于AD是一
无复流现象是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心肌梗死患者,尽管其梗死相关血管开通,但是心肌组织仍然灌注不足。无复流对临床结果有很强的不良影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由缺血性损
目的:  ampG基因编码的AmpG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其转运胞膜外糖肽至胞内,诱导AmpC酶的表达。因此,开展AmpG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对细胞内AmpCβ-内酰胺酶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