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士作为一种服务性的职业,专业性强,又强调人文关怀。护士的工作是一种情绪劳动,关注护士的工作和职业心理健康,对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修订了台湾学者邬佩君翻译的Grandey的情绪劳动问卷,使其更符合中国内地的现状实际和中国内地的文化及语言习惯。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本研究探讨了护士的人格特质及情绪劳动策略的运用和职业倦怠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在护理过程中,很多护士都更愿意去采用“深层扮演”的策略和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而护士的“情感耗竭”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两项的情况与常模相比更为严重。二、年龄较大的护士采用“表面表演”策略比年龄较小的护士多,不同婚姻状况的护士的情绪劳动策略和职业倦怠情况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工作4-7年的护士采用“真实情绪的表达”多于工作不满1年者和8-15年者。工作不到1年的护士“人格解体”情况重于其他各组。三、“宜人性”越高的护士,采用“表面扮演”策略的越少,采用“深层扮演”和“真实情绪的表达”的越多;“责任心”越高的护士采用“表面扮演”策略的越少,采用“深层扮演”和“真实情绪的表达”的越多。四、“神经质”得分越高的护士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的程度越严重。“外向性”越高的护士,“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的情况越轻,“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情况也越轻;“开放性”越高的护士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情况越严重。“宜人性”越高的护士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情况越轻;“责任心”越高的护士“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情况越轻。五、采用“表面扮演”策略越多的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的情况都越严重;采用“深层扮演”策略越多的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的情况都越轻;在护理过程中真实的情绪表达越多的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的情况也都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