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社会学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土地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征地拆迁运动。其中,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尤为激烈。在征地过程中,由于我国征地补偿制度不健全、征地补偿费用偏低、基层政府违规征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的利益遭到了严重的侵害,失去土地的农民面临着生存危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更多的农民通过大规模的集体上访或者暴力行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征地引发的矛盾已危及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集体上访过程的描述分析,深入地解读农民集体行动的逻辑和集体行动背后所表现出的理性。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说明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介绍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界定核心概念,并对集体行动理论、集体上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介绍L村自然概况、详细描述上访背景、失地村民集体上访的过程;第三部分,通过对村民集体上访过程事件的描述,全面分析了集体上访的原因。文章认为,强烈的利益剥夺感是促使集体行动发生的必要条件,但是任何一个集体行动的发生,同时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由于“气”而产生的群体认同感对集体行动的强化、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受阻、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草根行动者的动员与积极的支持力量等条件同时具备时,集体行动必然就会发生;第四部分,通过对村民在集体行动中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揭示农民的集体行动不是没有经过考虑的突发行为或冲动行为,而是农民作为行动的主体,能够在集体行动中依据自身的处境作出判断的理性行动。
其他文献
2003年我国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革的初衷是在全国全面展开以“均山、均权、均利”为主要特征的集体林业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耕者有其山”。具有良好初衷的改革
本文从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三个维度对政策扩散理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加以回顾,按照时间顺序及每阶段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将政策扩散的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单因素理论
便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症状,患者多以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畅、便次太少、粪便干结且量少,排便时间延长,便后不尽感等等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便秘与年龄、性别、饮
本文将对8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媒介理论学家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的媒介文化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当今社会,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网络的扩大,有线
桑基鱼塘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土地利用模式,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盛行了数百年,如今已日渐式微,正面临或完全消亡或保护利用的关键时期。桑基鱼塘也是一种独特的农业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贸易、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一些世界性的大企业也不断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车间与工厂。许多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成员
随着分布式系统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应用于这类环境的安全访问控制模型被提出并且逐渐被抽象成为通用的策略模型,而这类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异构系统的环境之中。目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各市县所处的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
以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叙写中心的当代生态小说,蔚然成观的现实背景是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的真正内在根源是现代性的文化危机,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粗略一看,我
经典图像的改写是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消费文化、媒体技术、审美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伴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经典图像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