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O指导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液体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能够自主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不仅会引起严重的高血压,而且常使患者合并有潜在致命性的心血管并发症。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通常变化剧烈。传统监测循环功能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不能够完全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新近提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APCO(动脉压波形分析心输出量监测)使用FloTrac/Vigileo微创技术,通过有创动脉通路,连续监测CI/CO、SV/SVI、SVV等多个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学者认为SW能够对液体治疗有较好的预测性。   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APCO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指导液体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抽取13名患者进入实验组,术中使用FloTrac/Vigileo设备进行连续CO/CI、SV/SVI、SVV监测。分别在体位变动、气腹、操作瘤体、瘤体切除前后测定乳酸值及ScvO2。SVV持续大于13%时进行扩容治疗。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随机抽取13名患者进入对照组,术中使用传统监测方法。比较两组术后乳酸值、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在气腹、操作瘤体时MAP、CI、SVRI显著升高,在阻断瘤体血供后显著降低。SVV值在扩容治疗前后差异极为显著。实验组较对照组使用更少的胶体液输注,有更低的乳酸值、更短的ICU住院时间。   结论:应用APCO技术指导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术中的液体管理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在儿茶酚胺分泌、血管扩张药引起的剧烈循环波动时的指导作用有所局限。在循环相对平稳的情况下,SVV作为扩容治疗的依据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组织灌注。
其他文献
目的以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其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并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促进外伤性截瘫患者身体状况的恢复,帮助其调整心
目的:  研究MTHFD1低表达对结肠癌细胞运动、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和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通过慢病毒系统构建持续稳定低表达的MTHFD1稳定细胞系(sh-MTHFD1),以及相应的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合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基于一定内化习得基础上而生成的。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在尊重学生语言阅读学习个体差异和心理发展需要前提下,注重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和技巧。有效性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在拓展丰富课程文化背景知识中,形成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究的学习意识,切实增强学生语言阅读认知体验过程,培养正确阅读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