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证券化,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被认为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债券市场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种参与主体的金融市场格局,但中国银行、证券、保险等各个子市场之间被人为割裂,证券、保险等机构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仍然比较弱势,中国企业融资过度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现象非常突出,商业银行承担了很多本应由资本市场承担的功能,金融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金融体系的风险在商业银行身上积聚。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转移的要求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凸显出来。
本文通过中美金融市场的比较和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隐患和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通过中外比较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税收、权益登记等法律和制度问题,并在中国目前的政策法规框架下,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本文还通过一个电力项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案例提出了在国内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和结构,并给出了离岸证券化操作的模式,对未来商业银行规模化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思路上的借鉴。最后,本文对进一步推进中国资产证券化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