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kocis2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认同是指社会大众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感受和了解,而给予的思想上的认可,是指从内心自发产生的一种政治上的归属感,体现出了人们对当前政治制度的一种高度信任和肯定。制度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唤起人们积极的制度化参与,增强人们对制度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制度自信随着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正式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优势,始终贯穿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有利于我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而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更有利于我们辨别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制度认同的培养和制度自信心的增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和国家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保证国家长远持续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可现实中,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问题研究不仅起点低、发展慢,而且十分缺乏研究情况的归纳和研究方法的总结。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对社会主义制度缺乏自信心和决心,这些都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的整体和谐、经济的全速发展、文化的持续复兴带来了相当的威胁。因此,明确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分析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论证国内社会主义理论的选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领会中央文献精神、调研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制度认可程度,明晰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的现实问题,深究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引导和教育提供资料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程度,培养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心。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的概念分析,通过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的整体梳理,通过对中央文献精神和大学生制度认同、制度自信的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状况的现状,用数据说话,深入分析问题和障碍,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和对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培养大学生制度认同与制度自信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内核的认知和宣传,重视制度认同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教育方法的改进创新,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制度的认同程度和自信心。
其他文献
零线在三相四线制的电力配电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只有准确掌握零线的工作原理,进行规范、细致的操作,并定期对零线进行检修和维护,才能更好地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全球化,我国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优良的设施规划是提高生产系统效益的重要源泉和手段,是改善生产系统整体功能、实现现代化管理和先进生产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交流驱动技术的进步,伴随着各种脉宽调制技术的出现,许多问题也日渐凸显。由于逆变器主电路中的功率开关元件不是理想开关,为了防止同一
频率特性是一个系统(或组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现有的专用测试工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设备,另一类是数字的测试仪,多为进口产品。传统设备体积庞大,故障
<正>脑出血是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急诊科医生对脑出血的诊治进展极为关注,因其关系到急诊科对脑出血患者如何进行分诊,使患者得到最合理、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
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其里面的内容对研究孔子的礼乐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孔子的礼乐思想不仅
电磁调速电动机由于其调速范围广,启动转矩大,控制功率小,自动调节系统机械特性硬度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着重介绍JD1A型电磁调速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电磁
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从生产关系调整和变革的角度,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和变革的路径以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
近年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得到了广为关注。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概念、影响因素、现状、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尤其对农民财产性收
视觉是机器人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机器人自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随着机器人视觉测量与控制方面研究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