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内部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2010年五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规定了上市公司内控体系实施时间,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自愿实施向强制实施阶段转变,这更加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它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审计委员会却经常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屡屡遭到质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存在缺陷,其中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问题是最让人诟病的。这一缺陷导致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与其设立的初衷大相径庭。由此激发本文对审计委员会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上述独立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做出些许贡献。本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从国内和国外对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影响因素和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整理。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证研究的假设。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本文以2012-2014年度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1220家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Logit回归模型,以审计委员会成员独立性、经济独立性、行权独立性为视角,系统探究了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与CEO的社会关系、管理层干预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和所获津贴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根据上述实证结果,得出关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本文为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委员会制度,以及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