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社会客观情况的巨大变化、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日益彰显,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数量也日趋增多、手段愈发复杂多样、社会危害性愈加严重。面对个人信息保护与侵害个人信息之间矛盾不断升级的严峻形势,仅仅依靠民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已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借助刑法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保护,已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起步较晚,仅有不成体系的几个罪名见于近年的刑法修正案中,毫无疑问,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亟待完善。本文中,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第一部分是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特征和内容;第三部分是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局限性与法律完善。第一部分: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当前,个人信息的概念在学界和实务界尚存争议,笔者从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展开对个人信息与隐私、刑法中个人信息的界定;再从现实和网络侵害个人信息的现状分析,提出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符合民众现实诉求,体现刑法自身价值,也彰显了人权理念,顺应国际上立法的趋势,以此论证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下文的探讨。第二部分: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特征与内容。笔者从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特征入手,分析此特质在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中的实际运用。进而剖析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第一节中,首先阐述刑法谦抑性理论和刑法“二次规范性”的性质,再从这一性质和诉讼模式两个角度探讨刑法谦抑性在个人信息的保护中的实际运用。第二节主要分析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内容,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罪名的确定入手,对《刑法修正案(七)》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再从此类犯罪的具体罪名与人肉搜索行为、其他罪名的界限展开分析。第三部分: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局限性与法律完善。笔者从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刑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局限性,指出《刑法修正案(七)》对个人信息保护在犯罪主体、定罪情节、行为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我国应从犯罪主体、定罪情节、诉讼模式、前置性法律保护等方面提出完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机制的建议。
其他文献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吉林省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价,用经济手段促进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而分摊和核算供水成本正是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因其具有强度高、原材料来源广、造价低廉等优点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被大量应用于我国高等级公路基层。但是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对温度和湿
土地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演变过程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及各种突发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和空间自组织性,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和景
<正>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未来国有企业将获得更大的自主经营权。这对国有企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如果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占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规模的的不断扩大,移动用户数量迅速增长,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移动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覆盖延伸技术更多的引用,网络
对于利润空间较小的施工企业来讲,降低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提高施工企业在单个项目上的投入产出效率已经成为施工企业利润收入的一大来源,因此建设
在文献1和2中,我们从实现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出发,设计出了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投入产出表,并对有关核算问题(如环保费用测定问题、价格决定问题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关的结果。作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交通、水利水电与矿山等领域正在或即将修建大量的隧道(洞)等地下工程,随着重大交通与水电工程向西部山区转移以及矿山采掘深度
本文以地方政府征地冲击与村社反应的互动为线索,就征地过程中产生的各个利益群体如何获取土地增值收益,探讨土地增值分配社会机制的生成逻辑。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强制性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