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采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预测5例膀胱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显著差异性circRNA谱,通过ceRNAs网络构建,预测并探讨其潜在相关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筛选出差异较为明显的hsacirc0077837进行后续PCR实验验证。2.通过RT-qPCR技术对hsacirc0077837进行检测,以比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其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进而探索是否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临床生存或复发预后具有相关性。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究hsacirc0077837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1.收集5对癌与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高通量RNA测序,并随后通过生信技术,分析出癌组织相对于癌旁组织的显著差异性circRNAs谱。随后基于流行的网络数据库,进行circRNA相关的ceRNAs网络构建。随后筛选出hsacirc0077837,并在70例膀胱癌患者的标本(癌与癌旁)中,对其进行RT-qPCR验证。随后将其验证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和随访信息,通过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构建ROC曲线及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实施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阐明其临床意义。2.在膀胱癌细胞系(EJ、5637、T24、253J-BV)和人永生化尿路上皮细胞(SV-HUC-1),采用RT-qPCR鉴定hsacirc0077837的表达水平。通过构建过表达hsacirc0077837慢病毒载体转染EJ、253J-BV,随后利用集落形成实验、CCK-8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hsacirc0077837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作用。结果:1.基于5对组织的高通量RNA测序及70对组织的RT-qPCR验证结果,表明hsacirc0077837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1);Fisher’s检验显示其显著的低表达与BCa患者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其可作为诊断膀胱癌患者的潜在标志物;Kaplan 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显示其低表达与不良的生存或复发预后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ceRNA网络中,包含了59个mi RNAs和227个m RNAs。2.通过集落形成实验与CCK-8实验表明过表达hsacirc0077837可显著减弱EJ、253J-BV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过表达hsacirc0077837能够显著抑制EJ、253J-BV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证实过表达hsacirc0077837能够显著抑制EJ、253J-BV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hsacirc0077837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其下调与膀胱癌患者的不良病理特征及较短的生存或复发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并且,体外细胞实验表明,hsacirc0077837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最后,本课题为hsacirc0077837通过ceRNA机制介导BCa癌的发生和进展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