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与李德懋诗论比较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顺、康年间,王士祯标举“神韵”说,耸动一时,堪称一代正宗。因王士祯未对所标举的“神韵”作过明确的解释,使“神韵”说遭到了不少的误解与非议,然而“神韵”说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诗学理论的内容,扩张了诗歌的境界。“神韵”最初是作为一个术语,出现于南朝的人物品评之中,王士祯的“神韵”说正是在继承了钟嵘、司空图及严羽等人诗论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南宗画论中的积极成分,集历代之所成,融会贯通而成。他一生论诗历经宗唐、主宋三次变化,但标举“神韵”的立场始终一贯。事实上,他标举“神韵”说的动机是为了挽救当时诗坛的流弊。王士祯“神韵”说之特色,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气”,王士祯强调“生气”是作品中一种生动的精神本质,他把“生气”作为进行诗歌品评的重要标准之一;二是“诗禅一致”,王士祯认为禅的经验与诗的经验相同,禅与诗所追求的境界也是“等无差别”;三是“言外之味”,王士祯主张通过入禅体悟而求得言外之意,他将禅学思想应用于诗学,把“言外之味”作为论诗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朝鲜,李德懋是北学派在诗歌领域的主将。为了摆脱当时诗坛宗唐拟古的观念,李德懋与柳得恭、朴齐家、李书九等北学派文人主张创新诗风,反对拟古,从而开创了诗坛的新境界。李德懋诗学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一是“真”的本质特征,李德懋论诗追求的就是反映天然、纯真的“真”诗学;二是“万物皆吾文章”的境界,李德懋强调通过静观、妙悟品尝宇宙万物的造化与天机,使内心与外物合而为一,将天机妙理融入诗中,从而达到“万物皆吾文章”的境界;三是贯注于整个作品中的“奇秀之气”,李德懋将这种形象之外生动的精神视为作品中一种必备的内在精神。王士祯的“神韵”说传入朝鲜,李德懋是“神韵”说在朝鲜的积极实践者和传播者。他在接触王士祯诗论的过程中,发现王士祯推崇诗歌新变的论诗主张与自身的旨趣相投,因此他的诗学观的形成极大地受到了王士祯“神韵”说的影响。将王士祯诗论与李德懋诗论比较,可知二人论诗确有诸多相通之处:一是二人诗学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纠正诗坛流弊;二是二人论诗都把“气”看作是作品中所必备的一种精神;三是二人都强调通过入禅体悟而明澈宇宙万物的本真,从而达到“诗禅一致”与“万物皆吾文章”的境界。此外,二人论诗上也存有差异:一是在形似的问题上,王士祯只求神似而忽略形似,李德懋则主张形神兼备;二是在入悟的境界上,王士祯重视的是悟后境界,强调“诗中无人,而李德懋重视的是悟时境界,强调“诗中有人”。尽管如此,李德懋论诗确是接受了王士祯“神韵”说的影响,因此其诗趣倾向于王士祯的“神韵”说。
其他文献
丰子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涉足文学、宗教、漫画、音乐等多个领域,他在这些领域都有所建树,并且多个领域之间形成了相互融通的局面。就文学领域的散文创
<正>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根据欧阳黔森同名小说《奢香夫人》改编并联合摄制的28集长篇电视剧《奢香夫人》,首次将少数民族彝族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女政
与城镇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相比,农村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所能应用到的体育器材、健身设备较为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中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
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通过展现人们对死的态度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其生存价值和生命体验。死亡是单一的,它可以让你看到原来一个生命的消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死亡又是复杂
枳术丸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主要用于因饮食不当致脾胃内伤之证。高建忠老师临证多强调中焦脾胃的重要性,主张“重视升降浮沉,以通立法”及“重视后天生化,立足脾胃”的观点
吴子良是南宋后期的文人,为文主张“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追求平易流畅的文风。吴子良是永嘉学派的重要传人,但为学不主门见,评诗论文不拘于一家一派,极有见地。另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是"治未病"理论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有关冬病夏治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其中穴位贴敷疗法为冬病夏治治疗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和语言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当前文学理论界对文学语言的论述,论者概括了三种文学语言观:工具论、中介论、本体论。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期获得重大
水势是反映植物受到环境胁迫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来确定其受胁迫的程度和适应能力大小。以福建省平潭岛海岸典型沙生植物老鼠艻(Spinifex littoreus)形成的草丛沙堆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益肾Ⅰ方及其拆方分别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从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以及性激素等方面探讨3个方剂的效应。方